中国第一份完全由中国人独立办的报纸是《循环日报》

作为晚清改良思想家,王韬最杰出的贡献,莫过于他创办了中国人自己掌控的第一家华文报纸《循环日报》。并且亲自撰写了大量鼓吹兴利除弊,变法图强的文章,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政论体。王韬首开“文人论政”的先河,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他创办这份报纸,既受维新思想的支配,又带有某些偶然性。

1862年5月,李秀成率领太平军攻占苏州,逼近上海。此时在上海墨海书馆任编辑的王韬正好回老家苏州探亲。他认为进攻上海必然招致有贸易利益的西方国家干预和打击,便化名“黄畹”给太平军首领写信,建议对上海“缓以困之”。但太平军依然对上海发动了进攻。李鸿章率军并联合外国洋枪队击败李秀成后搜获此信,查明“黄畹”就是王韬,便以“通贼”罪下令通缉。王韬逃往香港。

王韬在香港利用三年多时间,与苏格兰汉学家、香港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合作翻译了《尚书》、《诗经》、《春秋》、《左传》、《易经》、《礼记》等古代典籍。又随同理雅各在欧洲各国游学考察,成为第一个登上英国牛津大学讲坛的中国人。他在苏格兰居住三年多,翻译了法国国歌《马赛曲》,完成了《漫游随录图记》、《美利坚志》、《普法战纪》等书稿。还运用西方天文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日食记录,著有《春秋日食辨正》、《春秋朔闰至日考》等。这些著作打开了中国人了解西方世界的一扇窗口,同时也带去了中国文化。

1870年冬王韬随理雅各返回香港,出任香港《华字日报》主笔。他租了一间背靠山麓的小屋,取名“天南遁室”,自号“天南遁叟”。此间编译的《法国志略》、《普法战纪》等先后在《华字日报》和《申报》连载。

当时香港活跃着几十种英文报刊,仅有的三两份中文报纸也都是由英国人掌控着。这些报纸不为中国人说话,来自中国的声音没有立足之地。满腹经纶的王韬深感言论不自由的束缚,许多政见不能充分表达,因而下决心在香港创办一份中国人自己的报纸。他在《倡设日报小引》中称香港报纸“主笔虽系华人,而开设新闻馆仍系西士,其措辞命意未免径庭。”“欲矫其弊,莫如由我华人日报始。”于是他集资买下一套英国的印刷设备,于1874年1月5日创办了《循环日报》。那时连上海的《申报》、《上海新报》等报纸也都是英商主办的,所以《循环日报》成为第一张完全由中国人独立编辑出版的大型中文报纸

王韬出任总主笔(总编辑),提出《循环日报》的办报宗旨是“以中国人论中国事”,“凡时事之利弊,中外之机宜,皆得纵谈,无所拘制”,“报中所登之事,无非独抒管见,以备当事者采择而已。”《循环日报》汇世界意识与爱国情感于一炉,“言别人所不敢言”,发行量雄居各报之首。国内外“凡有华人驻足者”均设有该报代销处。

王韬担任总主笔十年之久,作为第一代初具资产阶级政治观点的知识分子,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欺凌和侵略,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他以《循环日报》为阵地,亲自撰写了900多篇政论文章,推介传播西方文化,呼唤开放与维新意识;鼓吹兴办铁路、造船、纺织等工业以自强;率先喊出“富强即治国之本”、“振兴中国”的口号。在著名的《变法当自强》(上、中、下)中,王韬第一个提出和使用“变法”的概念。而此时十几岁的康有为还在家里读书,梁启超才刚刚出生,距离1898年戊戌变法的发动还有二十多年。其思想观点对后来的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韬的政论文章和时评短论突破惯用的八股文局限,剖析时事,抨击弊政,短小精悍,行文活泼,不仅给沉闷的思想界吹进开智启蒙的清新之风,而且由此开创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政论体。王韬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中国第一职业报人”。王韬将部分政论文章收入《弢(读音“涛”)园文录外编》1882年在香港出版,嗣后又在上海印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中国报学史家戈公振说:“《弢园文录外编》即为该报论文之精华而成。其学识之渊博,眼光之远大,一时无与匹。”王韬主张文章是“载道之器”,“文章之贵在乎纪事述情”,杜绝“采访失实、记载多夸”等,对报学理论的发展和政论文风的改观起到奠基之功。邵飘萍、林白水、章太炎、鲁迅等一批言论大家相继而生。

王韬的变法主张和海外影响使得热衷洋务的李鸿章刮目相看,想不到曾经被自己通缉的人竟是“不世英才,胸罗万有”。在他的批准下,王韬结束22年的海外流亡回到上海,被聘为《申报》总编纂。

王韬主持笔政后,继续发扬《循环日报》的政论精神,使《申报》有了不少起色。此间创作了《遁窟澜言》、《淞隐漫录》、《秦淮画舫》等小说在《申报》连载,“一时几于不胫而走”。因而王韬又是中国第一个在报纸上连载小说的作家。申报馆又接着推出小说单行本,开创了近代报业与小说家合作的先河。他还开办园书局,并出任中国第一所“理工大学”——上海格致书院掌院,致力于中外科技书籍出版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1894年,王韬为青年孙中山加工修改《上李傅相书》(李鸿章曾被授予“太子太傅”头衔,因称“傅相”),并给朋友写信介绍孙中山去天津晋见直隶总督李鸿章。王韬随后推荐这篇长文在自己任特约撰稿人的《万国公报》月刊(1894年第69、70期)上连载发表。

王韬一生笔耕勤奋,在哲学、史学、文学、新闻、教育、地理、天文、译编等许多领域都作出了杰出成就,出版各类著作四十余部。1897年5月24日,王韬因“沉疴不起”病逝于上海城西草堂,终年69岁。上海报纸以“天南星逝”为标题,报道了王韬逝世及归葬故里时的隆重场面。登载的悼诗和挽联传诵一时:经传西国,诗重东瀛,华夏名流惟一个;归自天南,闲居淞北,译编手泽足千秋。

苏州当地政府在王韬故居修建了纪念馆,树立了半身铜像。人们怀念那些曾经为祖国繁荣强盛奋斗过的仁人志士,崇敬王韬这样具有进步思想的报坛政论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