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票号消亡于辛亥革命后

票号,也称为“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是旧中国的一种信用机构。盛行于清代。多数为山西商人经营,所以也称作“山西票号”。

也有江浙商人经营的,称“南帮票号”。

山西票号的产生时期,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山西平遥县(今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日升昌颜料号是最早成立的一家票号,它在北京、天津、重庆、汉口等地设有分庄,因兼营汇兑业务发达,清道光初年(1821年)改称日升昌票号。

以后平遥县有蔚泰厚等;祁县有合盛元、大德通等;太谷县有志成信等票号相继成立,形成平、祁、谷三帮。

初期主要经营汇兑业务,以后存放款业务逐渐发达。收入主要是汇水(两地间汇款在比价上的差额)、存放款利息间的差额和压平擦色(利用当时各地银两平色上的不统一而去换算时取得的利润)。

票号同清政府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19世纪50年代,主要业务汇解京饷、代办官款存放等,营业兴旺。

银行兴起后,票号业务受到影响,逐渐衰落。

辛亥革命后,票号依附清政府及其官僚的业务消失,多数随之倒闭;少数勉强维持的,到20世纪20年代末亦相继停业或改组为钱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