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青瓷发源地在江西省

中国最早的青瓷器,源于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但是起源何地?这一直是陶瓷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源于北方,有人认为源于南方。关于南方发源地又有两说,一说在江西省景德镇,一说在浙江绍兴、温州或上虞一带。2002年6月,来自北京大学的考古专家和江西省考古工作者一道,对洪州窑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复查暨对缺口城东汉古窑址的发掘,最终得出结论:江西是中国青瓷器的最早发源地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最早记载于唐代陆羽的《茶经》。始烧于东汉晚期,兴盛于两晋至中唐,晚唐五代渐趋衰退到终烧。1979年至1996年间,考古专家在江西丰城境内找到洪州窑的确切位置,并对它进行了三次发掘,掌握了洪州窑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以及烧造工艺。

对洪州窑的发掘是从1992年秋到1996年间。据考查,丰城境内共发现二十余处古瓷窑址。大致从南面的河洲乡罗坊窑址到北面的同田乡麦园、龙雾洲窑址,东面由曲江镇的郭桥缺口城至西面尚庄黄金城窑址,相距二十余公里。三次考古发掘,共开探方27个,总揭露面积达568平方米。出土各类窑工具和青瓷器计11985件。

第一次考古从1992年秋到1993年1月,发掘到了两座龙窑窑炉,其中一座比较完整,斜长21.92米,出土了青瓷器六百八十多件。第二次考古从1993年秋到次年1月,在象山发掘隋代早期龙窑一座,斜长18.55米,出土了大批青瓷器。第三次考古发掘从1995年9月到次年1月,在同田乡发现了西晋时期的遗存,同时在寺前山遗址出土了江西首次发现的七联盂,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另外还出土了圆形多足砚,砚底部有21只兽足,实为罕见上品,同属国家一级文物。

前三次考古的发掘地主要在赣江西岸,其中只有1992年,专家们在赣江东岸石滩乡港塘新村、港塘小学与港塘清丰河畔一带试掘了5天,发现了成排东汉晚期斜坡式烧造青瓷的龙窑址,长约10米,宽约2米,倾斜度9—10度。窑身明显比隋唐时的要短,装烧量不大。出土了不少青瓷器,有罐、壶、盆、釜、钵、洗(洗涮毛笔的用具,叫笔洗)、杯等。另悉,早在1984年就从丰城近郊的赣江老蛤石河道沉船中打捞出双唇罐、盘口壶、折沿盘、瓮等二十多件完好青瓷器,器形规整,腹釉淡雅,光泽莹润,与港塘窑址出土的青瓷器的器型、纹釉、纹饰等都吻合,从而证明是此窑产品中外运的一批成品瓷。这又说明,东汉时期江西丰城洪州窑已有了成熟青瓷的烧造技术,完成了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即所谓中国青瓷器)的历史过渡,标志着我国陶瓷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前三次发掘,初步提出,江西丰城是中国青瓷器的最早发源地之一,比“瓷都”景德镇还要早一千余年。此项发掘,荣获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洪州窑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经专家论证,《洪州窑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列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

再探洪州窑

洪州窑到底是不是中国青瓷器的发源地?2002年6月17日至30日,《洪州窑遗址考古发掘报告》课题组专家: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兼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余家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权圭山与路青博士等5名专家,入驻洪州窑址,对洪州窑进行了第四次考古调查,对整个洪州窑进行复查,并对赣江西岸新近发现的曲江缺口城西门东汉晚期重要的青瓷窑址进行发掘,收获非凡。

缺口城西门坡地上的一座烧造成熟青瓷器的龙窑,平面呈长方形。窑址地表可见青瓷盘口壶、瓮、盆、高足盘和圆形砚等遗物。窑址附近堆积丰富,窑底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烧结面。窑室内草皮层以下的充填物可分两层,上层含有东汉至南朝时期的匣钵与青瓷器残片,下层含东汉支烧直筒状窑具及釜、瓮、盆、双唇罐等青瓷器,未见晚期遗物。窑底有大量窑具。根据出土文物分析,上层为南朝至隋唐时期的扰乱层,下层属于东汉遗物。由此断定,此处为东汉晚期窑址,从东汉一直烧造到隋唐五代,中间没有间断,这说明洪州窑的青瓷烧造自成完整体系。

据了解,这处窑址出土了筒状支烧具残片20件,罐、瓮、碗、杯等青瓷器139件(片),其中支烧具上面刻画有陶文、符号和纹饰等,纹饰有水波纹和麻布纹。青瓷器施有青釉、青褐釉或青黄釉等。从出土文物分析,缺口城窑址与港塘窑址形成年代一致。

同时,考古队还在丰城市西北部的梅林镇大江村鹅头山发掘到隋唐青瓷窑址,现有窑包堆积两座。从出土文物的风格特征看,它应是洪州窑的一大组成部分。这次发掘,为揭开洪州窑的“庐山”真面目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论证表明:中国青瓷器的发源地在江西丰城。第四次考古,使洪州窑的窑址范围扩大到了丰城所属6个乡镇的19个自然村。

揭开真面目

经北京大学等各路专家多方论证,丰城的洪州窑是中国青瓷器即真正瓷器的发源地。余家栋教授向记者介绍,洪州窑是中国青瓷器的无可争议的发源地,有三大理由:

龙窑的结构:历代龙窑的构筑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东汉晚期至三国时期,窑体的倾斜度一般为14—21度,坡度陡峭,火焰流速快,前后温差大,热量损失和燃料消耗大。缺口城所揭示的龙窑,前段陡峭,后段平缓,长宽度与赣江东岸港塘龙窑几近相同,形制、长度同东汉龙窑相吻合。

匣钵装烧工艺:匣钵装烧工艺,对于提高瓷器的质量有很大作用,学术界曾认为此项技术始于隋代。而1992年12月间,在丰城港塘清丰河畔和新村一带,第一探方内发掘出匣钵三件,形制均为直筒形。2002年缺口城西门龙窑也出土了大量筒形支具,造型、釉色和港塘出土的筒状支具完全一致。发掘资料表明,至少自南朝始,洪州窑已由明火叠烧的直筒形支具改进为匣钵装烧。由此证明,江西使用匣钵的时期早于其他地区,匣钵工艺的使用,是中国陶瓷烧造史上的一大技术革新。

出土青瓷器的特征:东汉三国时期,是中国青瓷器正式出现的时期。它的特点是胎质坚致,呈灰白色,不吸水。而缺口城龙窑、港塘龙窑所出各类青瓷器造型、釉色与纹饰等,均与此相吻合。

从缺口城等地的考古实物和遗址分析,缺口城窑场的始烧年代应上溯到东汉晚期至三国时期,对港塘断代窑址进行了弥补。因此洪州窑场从东汉至三国时期,一直烧到隋唐五代,中间没有缺环,自成体系。以上三大理由,确凿地证明,丰城洪州窑是中国青瓷器的最早发源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