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原装书是“郭店楚简”
2008—2010年国务院曾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有12267部入选(分别为2392部、6870部、3005部)。
古籍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之前的书籍。古籍载体包括竹简、帛书、石刻及纸本四种。其中湖北荆门(今湖北省荆门市)郭店1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计13种古籍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为荆门博物馆馆藏之宝。
荆门郭店1号楚墓位于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今属沙洋县纪山镇),地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山楚墓群中,在楚故都郢(俗称纪南城)北约9公里。
1993年10月,荆门市博物馆对盗掘的郭店1号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郭店一号墓是一座土坑竖穴木椁墓,看似不起眼,有一棺一椁,椁室内除棺室外,还有边箱、头箱,随葬品主要集中在边箱、头箱,在头箱发现了因编线腐朽而散乱无序的竹简,大部分完好,少量残断。此外,还遗存有铜铍、龙形玉带钩、七弦琴飞漆耳杯、漆奁等文物。发掘者推断该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公元前300年左右)。郭店楚简的年代下限应略早于墓葬年代。
这批竹简共804枚,1.3万字(有字简726枚)。虽然竹简的形制不尽一致,但抄写同一篇作品所用的竹简长度、形状、上下契口的间距都相同。
竹书由典型的楚国文字书写,其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这批竹书的抄写格式分上下两栏,并且插入了校正补抄文字,这些都不同以往出土的楚简。此后,荆州博物馆的方北松用他自行研制的方法,将竹简一一复原,一如其原来的样貌。
此后的4年时间,古文字学家彭浩对竹简进行全面的文字识别,把散落和次序混乱的竹简重新排序,并进行了注释。
这批竹书包含多种古籍,为先秦儒道两家典籍与前所未见的古佚书。因为出土时已散乱、残损,虽然已无法完全恢复简册原貌,但依据竹简形制、抄手的书体和简文文意进行了分篇编联后,整理出十八篇著作,编为《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其中儒家典籍有11种14篇即《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
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注:以上篇名,除老子、缁衣、五行外,皆系整理者代拟)。除《老子》、《缁衣》、《五行》和《穷达以时》部分内容见于世传文献外,其他十余种著作,今人皆所未见,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学者们由此断定,郭店楚简的问世“必将导致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的重新改写”。
道家学派的两篇分别是《老子》和《太一生水》。根据简长不同,简本《老子》可分为甲、乙、丙三组。简本《老子》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不分德经和道经,而且章次与今本也不相对应。
简本现存2046字,约为今本的五分之二。《太一生水》是一篇十分重要的道家佚文。有学者论证“太一”就是先秦时期所称的“道”。该文主要论述“太一”与天、地、四时、阴阳等的关系。
儒家著作据李学勤的划分主要有两组:一组包括《缁衣》、《五行》、《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六德》、《尊德义》;另一组有《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两篇。此外尚有《唐虞之道》、《忠信之道》两篇,虽然带有儒家色彩,但专讲禅让,疑与苏代、厝毛寿之流纵横家有关。
此外,四组《语丛》为百家之说的汇编,应该是用于教学的(也有学者将《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划于儒家学说部分,《语丛四》划于道家学说部分)。
根据墓葬的型制和随葬器物的纹样等证据,墓主属士级贵族,这从墓中殉葬耳杯上刻有“东宫之X”的文字让史学家们作出了如下推测,残缺之字应为“东宫之师”即楚国太子的老师。或称“东宫之杯”说明此杯出自东宫工师之手。甚至有专家根据遗骨姿势认定墓主就是抱石投水而死的屈原。今天,竹简主人依然是个谜。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先秦战国古籍几乎毁于一旦,今天所见大部分先秦战国古籍,并不是先秦直接传下来,而是由汉代儒生整理后传诸后世的。郭店楚简由于深埋地下,躲过了这一劫难。它的出土,还原了2000多年前楚人生活多姿多彩的情景,因此,郭店楚简被专家称为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现存最早的原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