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词集是汇编于五代十国时的《花间集》
《花间集》为晚唐五代词选集。编者赵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迹不详。据欧阳炯《花间集序》,此书成于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当时赵崇祚为卫尉少卿。
在敦煌本《云谣集杂曲子》发现之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
但《云谣集》以民间词曲为其特色,而《花间集》收录的都是当时较知名的词人的词选,因此,《花间集》可称得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词集。
五代十国60年中,前蜀王氏、后蜀孟氏割据蜀中,沉湎于歌舞伎乐,曲子词也因之盛行。《花间集》为当时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收录了晚唐到五代时期词人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夐(读音“雄”,四声)等18人的词作共五百首分为十卷,每卷50首。
这批西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
填词风气,在晚唐五代已十分普遍。唐代文人为避乱纷纷入蜀,填词风气也由中原带入西蜀。唐末五代填词风气最盛、成就最高的地方首称西蜀,次称南唐。
《花间集》得名于集中作品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
这些词作都是文人贵族为歌台舞榭享乐生活需要而写。其内容多描绘女性生活和男女情爱,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文辞华丽,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称为艳情之作。
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曲子词作家,列于卷首,表示西蜀词派的源流所自。和凝曾为宰相,以制曲著名,当时称为“曲子相公”,其词风与温庭筠相近。张泌、和疑为南唐词人,从韦庄后的14人,为蜀中文人,为王氏或孟氏的文学侍从之臣。
温词华美,韦词疏淡,代表了《花间集》中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温、韦余风。内容多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也有部分作品抒“暗伤亡国”之情、咏南方风土人情。
《四库总目》称此书:“诗余体变自唐,而盛行于五代,自宋以后,体制益繁,选录益众。而溯源星宿,当以此集为最古。唐末名家词曲,俱赖以仅存。”的确,晚唐五代时期十八位著名词家的作品,多赖此集得以保存,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词派——花间词派以此为形成的标志。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在我国词发展史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花间集》在宋代即非常流行,现存南宋建康郡斋刻本的晁谦之跋写于绍兴十八年,称此前建康郡斋也曾经刊刻过《花间集》,并用于郡将监司幕僚离别时赠送之物,并说除建康郡斋本外,还有其他刻本。绍兴为南宋初年,因而后人推测其他刻本和建康郡斋之前的刻本很可能刊刻于北宋时期,或许北宋《花间集》就有刊本流传了。
现在存世的宋刻《花间集》,有建康郡斋绍兴十八年刻本和宋刻递修公文纸印本两种。两种皆为孤本,均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刷印在南宋淳熙十一、十二等年鄂州(今武昌)的公牍档册纸上的这部宋刻递修本,纸背墨笔衔名有“儒林郎观察支使措置酒务施、城忠郎监在城酒务贾、江夏县丞兼拜斛场温、鄂州司户参军戴、进义副尉本州指使监公使库范”等,鄂州治所在江夏,就是现在的湖北武昌。因为使用鄂州公文纸的缘故,前人多认为刊刻地点也在鄂州。
此书钤有昆山徐氏家藏、乾学之印、健庵、听雨楼查氏有圻珍赏图书、宋存书室、东郡杨氏鉴藏金石书画印、臣绍和印、彦合珍玩、杨绍和藏书、杨印承训、世德雀环子孙洁白、海源残阁、周暹诸印。并有海源阁主人杨保彝的题款。曾经清代藏书名家徐氏传是楼、查氏听雨楼、杨氏海源阁收藏。民国初年海源阁书散出后,周氏自庄严堪收得,后由周叔弢先生捐赠国家图书馆,可谓传承有绪。
此书在海源阁的《楹书隅录》著录为淳熙十四年鄂州公使库刻本,其依据大抵是公文纸的时间,这种判断不够严谨。公文纸与刻版年代的关系存在多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保存多年的书版用后来的公文纸刷印,这样刻版的时间就可能比公文纸的时间早许多年;另一种可能,公文纸放置多年以后用于刻印书籍,也有可能是当时刻版,使用的是刚刚废弃的公文纸。
《中国版刻图录》断定此本“原版疑刻于北宋末,中杂南宋初补版,刻工余岩、吴永年、李浩等,他书亦无征。所依据的是版式、刻工、避讳字等综合因素。”故而断定为宋刻递修本更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