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社会房屋遗存在湖北应城市
位于今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的门板湾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建筑年代最早、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房屋遗存。
门板湾位于应城市城北办事处星光村。因所处长方形台地高而平,形似门板,故名。地处大洪山余脉延至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连接地带。1979年发现,1998年、2002年二次发掘。是一个以城址为中心,城外分布有数个半从属聚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5000年)。
素有“湖北原始第一城”之称的门板湾遗址西临小山岗,东、南、北三面以古河道为界;南北长1600米,东西宽约700米,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
城址位于遗址中部,略呈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0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西垣保存最好,至今高出地面3-4米,城内东北部和西北部各有一个面积较大的高台地,城垣外有长260米濠沟。
城址内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大型房屋院落建筑,其中城墙与城濠及大型房屋建筑皆保存较好。
城址周边由许家老屋台、许家上湾、许家下湾、王湾老台、门板湾老台等7处高台地构成,距城址100—300米不等,以许家老屋台保存最好,属环壕台地。据考证,门板湾先民早在5500年前就在富水河边台地上建房,到距今约5000年时形成了超过1平方千米的特大中心聚落群并建筑城池。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尤值得一提的是,城址内保存完好的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大型房屋院落建筑堪称一绝,为迄今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之罕见。房屋院落座南朝北,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计有大小五间。主体建筑面积115.5平方米,由并列四开间房子和房前走廊组成,四室东西长(面阔)16.2米,南北宽(进深)7米,房屋墙体1.5—2.2米,房屋各室内有门窗、火塘,外有走廊、院落、围墙,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土坯砖砌房屋,对研究中国南方地区建筑史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遗憾的是,房子里面没有出土任何器物,据推测,可能因建城需要,这栋“豪宅”被征用拆迁,最后导致房屋被埋在城墙下,因而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拆迁工程”了。
门板湾遗址群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等级较高的聚落群,是中国南方水稻农业聚落(农耕聚落)的典型遗存,对研究我国史前人类活动史、建筑史和文明进步史等具有重大意义。
无独有偶,应城境内还发现有一座陶家湖古城遗址。古城位于应城市汤池镇方集村四龙河与陶家湖交汇处,距集镇2.5千米。据《光绪应城志》载:“古城在县西南汤池团陶家湖,城址尚存,故老犹能指其处,但城名无考,不知何代置。”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古城遗址东为自然古河道(即四龙河故道),北和西为河谷平原、三角湿地,中部台地为低岗。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最宽处约850米,呈椭圆形,总面积67万平方米。古城垣为土筑城垣,周长约2900米,高出地面1—4米,城垣外有濠沟环绕。
古城遗址除东北被四龙河水库淹没外,大部分保存完好。古城址内有三处较大面积的台地,现代村落陶东湾、陶西湾坐落在城址南部台地上;窑大湾坐落在北部的台地上。台地的河沟断面4—5米深处有大量的红烧土和完整的陶器,器形有鼎、碗、圈足盘、豆、盆、瓮、红陶杯等。其中窑大湾台地最深达6米,文化层深处从屈家岭文化早期,逐层迭压止于石家河文化中期。古城垣西北保存最为完好,城垣、城门、濠沟建造雄伟,功能兼具,在这里可以领略整个江汉地区罕见的史前原始古城景观。陶家湖古城遗址尚未发掘。
应城门板湾和陶家湖古城与天门石家河古城构成石家河城址群,是长江流域江汉城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