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金鱼饲养专著是明代的《朱砂鱼谱》

中国最早的金鱼饲养专著是明代的《朱砂鱼谱》。该书初刊于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论述金鱼生态习性和饲养方法的专著,也是我国描述金鱼形态及饲养方法最详尽最科学的古籍之一。

明朝万历年间的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张谦德著。

金鱼起源于我国。我国金鱼向外传播首先是传入东邻日本,而后渐及世界各地。有关金鱼的日本书籍,始见于17世纪中叶之后,它们在论及日本金鱼的来源时,都无一例外地认为日本原无金鱼,日本金鱼是在400多年前的1502年从中国输入的。

近百年来,不少日本学者论证了金鱼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史实。其中,论述最详尽、最系统的是日本著名水产专家、近代大学农学院松井佳一教授。

松井佳一研究金鱼数十年,有许多关于金鱼的专著,他在其所著《金鱼大鉴》(1972)中详细叙述了公元649—765年间,中日两国使者往来频繁,日本遣唐使亲眼看到的中国饲养金鱼的情况;指出中国金鱼是在日本德川时代,即17世纪初叶前后分多次传入日本的事实;考证了日文“金鱼”一词,首先出现于1607年出版的《长崎学林》一书,并指出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传入日本后,“金鱼”这个名词才在日本有了广泛的传播。

根据松井教授的研究,中国饲养金鱼的技术也与金鱼一道,同时传入日本,对日本刚刚开始的金鱼养殖业起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对此,他在《金鱼大鉴》中特意刊载了《朱砂鱼谱》一书的缩影,并刊出该书的日译全文。

金鱼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在新的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继续发生变异,经过日本养鱼者的长期努力,培育出有别于中国风格的和金、琉金、地金、朱文锦、东锦、秋锦、江户锦、兰寿、荷兰狮子头等许多品种,形成别具一格的日本金鱼,使日本和中国在一起,成为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养殖金鱼的国家。

德国金鱼爱好者赫各莫腊透在其所著的《金鱼养育法》中指出,中国是最早生产金鱼的国家,这从中国古画及中国古代武将甲盾中均有金鱼图案可资证明。关于中国金鱼传入欧洲的时间和地点,他经考证后认为有1611年、1654年或1728年三种可能。

最先传入法国,而后遍及全欧洲,且达到美洲。其中养金鱼最风行的则是南欧的葡萄牙等国。当时,很多的葡萄牙人在中国,尤其是广州,进行贸易。广州是中国南方的金鱼养殖中心之一。因而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金鱼,并喜爱它,于是也把中国金鱼带回葡萄牙本土。中国金鱼同样受到葡萄牙国内人民的欢迎,并大量饲养,终于成为欧洲养殖金鱼最风行的国家。

在最早引入中国金鱼的法国,一些达官显贵把刚引进的金鱼作为奇珍异宝互相馈赠。

中国金鱼在1654年也到达了荷兰。当时荷兰侵占着我国台湾,他们也把金鱼送回荷兰本土。中国金鱼在荷兰生物学家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在1728年取得了金鱼在欧洲人工养殖的成功。在这以后,金鱼很快便遍及了整个欧洲。

1794年中国金鱼登上英国本土。这是由英国特使马卡尔蒂尼出使中国时,接受乾隆皇帝馈赠并把它带回英国的。关于“金鱼”一词,英国出版的《牛津简明词典》解释说:“金鱼为一种小的红色的中国鲫鱼,是作为玩供品用的。”

中国金鱼又在1870年前后被中国商人方棠带到了美国。随后又大规模地从中国引进金鱼,并正式进入美国的商品市场。美国出版的《弗伯斯特大词典》把金鱼解释为“红色、黄色或其它色的小鱼,中国产,养于池中或缸中,作为装饰品”。

中国金鱼也随着与南洋地区的交往和华侨及明朝遗民到南洋谋生而来到南洋。清朝人士许之祯在《南洋见闻录》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他来到南洋安汶岛,遇到一位来南洋谋生的中国人,他自称:“风阳朱姓,胜朝(即明朝)诸王之后,国破败泛海逃至此,至今已传八世,然乡音不敢忘也。”许之祯又被邀至他家做客,“但见方楼两座,门临一池,水中荷莲,鱼群漫游。室内古色古香,壁悬古剑,案上古书数卷,临窗一宣德瓷缸,缸高三尺阔二尺余,金鱼游弋其中。少时主妇侍茶其紫砂壶也,壶上之银饰,铮铮放光,朱姓谈及此壶曰已三百年矣,系家传世之宝,泛海时与瓷缸并鱼同舟至此,金鱼亦代代相传。视缸中之鱼皆佳品也。朱曰:‘年年吐子,万里选一,俱良种,每年货卖皆获厚利。’盘桓竟曰,洒泪而别。”从此事看来,这位安汶岛上姓朱的皇族至迟是在1648年南明朝灭亡时出海谋生的。

因此,可以断言,中国金鱼至迟是在1648年到达南洋群岛的。遍查有关史料,金鱼来到南洋群岛的时间,许之祯的记载是最早的。

中国金鱼也时间不同地出现在亚洲和美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和墨西哥等国。欧美及亚洲诸国,饲养的金鱼大多是中国金鱼的原型,他们培育出的新品种并不多,常见的有美国的彗星,印度的红珍珠等几个品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