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猿人头盖骨是安徽“和县猿人”
和县猿人是中国晚期猿人化石。1980年在安徽和县陶店公社(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善厚镇汪家山北坡)龙潭洞的化石层中发现。
地质年代属中更新世。
化石为完整的头盖骨一具以及牙齿、下颌骨等。头盖骨的主要特征是:额骨低平,眉嵴粗壮,颅顶有中矢嵴,颅骨枕部有发达的横行枕嵴,全枕角颇小;
颅骨最大宽的位置位于乳突上方;这些特征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相近,但和县猿人眶上圆枕与额鳞间以浅沟相连,不象北京猿人有一条宽而深的沟相隔;这一特征与北京猿人相距较远,而与爪哇猿人更为接近。
和县猿人发现地点在长江下游,位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发现地点的过渡地带,为研究南、北方早期人类在演化上的差异、系统位置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提供了可靠的化石证据。
和县猿人头盖骨是中国中部首次发现的珍贵猿人头盖骨化石,为继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和元谋猿人之后,中国古人类学上又一重大发现。
和县猿人生活时期的古气候为亚热带气候,汪家出一带自然环境为山脉,山上有茂密的的森林,山下北面有滁河,河两岸为宽阔的旷野,有大片的草原和湖沼。当时,这里生活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
发现和县猿人化石的第4层位伴出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约50余种。爬行类有龟、鳖、扬子鳄等;鸟类有马鸡;哺乳类有田鼠、大鼠、硕猕猴、狼、豺、狐、猪獾、水獭、中国鬣狗、剑齿虎、中华猫、豹、大熊猫、棕熊、东方剑卤象、马、中国貘、额鼻角犀、李氏野猪、葛氏斑鹿、肿骨鹿、麋、野牛等。和县动物群是南、北型动物互相混合的过渡类型。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与北京猿人化石产地第3一4层的时代相当。
用热释光法和铀系法测得化石年代距今20万年内,氨基酸法和电子共振法测得年代20一30万年。和县猿人的发现,填补了安徽省旧石器的空白,尤其完整的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