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公路立交桥是位于贵州省的“螺丝桥”

螺丝桥,当地人也叫鹅翅膀,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和镇远县的交界处,是中国最古老的公路立交桥。

战国末期,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将军庄蹻领军逆潕阳河而上,略巴、黔中以西,灭夜郎,灭且兰,然后留滇而王。由于是路过贵州,庄蹻和他的大军也许并没有在意脚下的道路状况,更没有时间修桥筑路。秦始皇所开五尺道,蕴藏着统治者强烈的一统天下的政治愿望。但那时贵州是“蛮荒之地”,他不敢从湖南进贵州。

到了汉代,汉武帝花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南夷道,目的是想借道夜郎,迁灭盘踞在两广的南越国。然而,南夷道修通时,汉王朝已通过湖南的大道灭掉南越国。南夷道没有达到当初修建的目的。

明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建布政使司,成为国家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划。奢香毅然代袭贵州省宣慰使职。奢香袭职摄政后,正值明王朝揭开消灭故元梁王政权,统一云南之战的帷幕。奢香审时度势,以国家统一为重,积极让明军在水西境内安营扎寨,主动贡马、献粮、让道,支持明军经贵州进伐云南。洪武十六年(1383年),贵州都指挥使马晔,视奢香为“鬼方蛮女”,对其摄贵州宣慰使职政绩卓著,忌恨不满;他贪功图名,企图打击和消灭贵州少数民族地方势力,“代以流官”、“郡县其地”,达到邀功朝廷,专横贵州的目的。

奢香在受到辱挞的情况下,极为忿怒,折断所佩革带,“走诉京师”。朱元璋召回马晔,定以“开边衅,擅辱命妇”之罪,将其下狱。然后赏赐奢香金银和丝织品等物“遣之归”,“命所过有司,皆陈兵耀之”。奢香得到朝廷褒奖,荣归故里。奢香回到贵州,一面宣扬朝廷的威德,使“诸罗大感服”,人心安定;一面履行诺言,开山通道。

奢香亲率各部,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披荆斩棘、凿山刊木,开辟出经草塘(今瓮安草塘)通偏桥(今施秉)的驿道,从龙场驿(今修文)起,经六广驿(今修文六广)、谷里驿(今黔西谷里)、水西驿(今黔西)、金鸡驿(今黔西、大方交界)、奢香驿(又名西溪驿,今大方鸡场)、阁鸦驿(今大方响水)、归化驿(今大方双山)、毕节驿(今毕节)等九驿,俗称“龙场九驿”。奢香驿道为贵州西北腹地的重要交通干道,有诗赞曰:“鬼国山河改,皇华驿路存”,“九驿邮初置,三巴路已通。”

奢香主持开辟的驿道,成为纵横贵州以达云南、四川、湖南边境的交通要道,沟通了边疆与中原内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增进了汉民族与西南各兄弟民族的交流,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驿道,它最初就是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下被开辟出来的一条“官道”。然而,像“古苗疆走廊”这样,既是连接“边缘”与“中心”的一条重要通道,但同时对其所经的周边地域及族群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历史文化遗存不仅厚重而多样,并且各文化间的交融及影响持续数百年仍保持着其鲜活之形态延续至今。

偏桥(今施秉县) 是这条古驿道的中心,留下的文化遗迹很多,特别是与古驿道相关的文化遗迹更是丰富多彩。华严洞摩崖在施秉县城东17公里甘溪乡凉风坳脚。华严洞为一天然溶洞,洞口高2.56米,宽5.7米。洞内分两层三岔,上层中岔距洞口30余米,高5米的天然石室中,有钟乳石雕大士像一尊;左岔中洞口36米处有石雕武神像一尊。塑像虽已岩溶流面,仍形象生动、神采奕奕。在洞上、左、右宽约100平方米石壁上,有明、清两代大小摩崖13处,洞内有摩崖3处。共16处254字。洞口对联:“山光草色天成秀,水曲崖奇地给灵”,横批“空色大观”。洞上方横书:“如来度化”;“西峙飞来”。题头小字为“申阳董献策题”,中有小字为“万历乙已秋立”,落款:“邺下王之栋书”。洞左横幅:“灵云盘结”、“洞天福地”,落款:“万历丙申孟夏吉日”,“淮阴王鸣鹤题”。洞右横幅题“空中楼阁”,“含吐十□”、“卸花处”三处。洞口内顶题摩崖一方:“万历甲辰 华严洞摩崖造像仲冬清浪参将董献策刊石以记其盛”。洞中18.4米处有明按察、云南居士朱化孚书“洞天深处”等等。贵州省人民政府1982年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古驿道上的鹅翅膀公路桥,始建于1935年,因桥梁所处位置山势险峻,工程技术人员采用旱桥展线工艺筑就,路桥穿错,立体交位,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公路立交桥。鹅翅膀桥又称螺丝桥,始建于1935年,桥身为立交桥为单拱石桥,长21米,桥面宽6.3米,高11米,跨度6米。其建筑顺坡就势,公路从桥上通过后旋复往左呈螺旋状,回绕至桥拱石穿过,形似立交桥,构思精巧,独具匠心。1949年11月被国民党炸毁,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按原型修复,该桥位于镇远至施秉交界之地,称为中国现代第一立交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