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石刻地图存于西安碑林
唐刻《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最早保存在唐代长安城务本坊中的国子监太学(现南门外省体育馆一带)内。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镇守长安的节度使刘鄂将全部《开成石经》移至改建过的长安城中文宣王庙(即孔庙,在现在钟鼓楼广场附近)内,与已先移来的《石台孝经》合并,成为有目地收藏保存碑石的第一个地点,可以说这是西安碑林的肇始,距今将近1000年了。
88年之后,因这里地势低洼潮湿,碑石易陷倾,漕运使吕大忠(蓝田人)命主持京兆府学的黎持,把石经移至“府学北墉”(即今址)。后经陆续增添,遂成规模。现西安碑林收藏有汉至清各代碑石3000余方,展出1000余方,为我国收藏碑石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碑林。
碑林中第一陈列室保存着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刻的儒家12部经书,它们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加上清代(1664年)补刻的《孟子》,共13部,称为“十三经”。
《开成石经》碑石总计114通228面共650252字,《孟子》17面约30000字。
唐代刻经,是因为当时印刷业尚不发达,经书在传抄中多有讹误,为了便于读书人校对,才在国子监(太学)内刻了范本,并能长久保存。这13部石刻经书组成了我国最大的石质碑刻书库,被外国人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石刻图书馆”,“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北京石经山藏经洞及云居寺辽塔地宫所藏4278块石刻佛经,是我国最大的石质板刻书库,与西安碑林相互辉映,成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奇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50个重点博物馆之中。
在西安碑林,还保存着宋朝至清朝历代文人、名人手迹刊刻的诗文书法碑石,也可使当时人在影印不发达的情况下,一睹其书法风采。如苏东坡书陶渊明《归去来辞》碑、黄庭坚诗碑、米芾书碑、赵孟烦诗碑、祝允明书碑、董其昌书碑、康熙皇帝书碑、林则徐诗碑、左宗棠诗碑等等。
西安碑林中,还保存着一些特殊的碑,如最早记录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史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国最早的石刻地图《禹迹图》和《华夷图》,以及由“正以修身、克已复礼”组成的“魁星点斗图”,一笔写成的“寿”、“福”字碑等等。
碑林博物馆中,开辟了一个“石刻艺术陈列室”,陈列了陕西省古代石刻艺术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100多件。其中不乏堪称第一和国宝级的艺术品,如中国最大的石刻犀牛献陵石犀牛、中国古代浮雕石刻第一珍品昭陵六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