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金融全牌照的综合金融集团是“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成立于1988年,目前是中国唯一(至2012年)一家拥有金融全牌照的综合金融集团,同样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独资开办金融培训学院的金融集团,中国平安旗下有三大金融支柱:银行、投资、保险。
1994年5月4日,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在国际贵都大酒店举行了开业庆典,时任中国平安总经理的马明哲和同事们一起举杯庆祝。平安保险同时在上海各大报纸上刊登广告语:“平安一生的追求与幸福”。
20世纪70年代曾被改为东风饭店的外滩3号,就是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的诞生地。
在成为“国字头”公司之后,平安保险于1994年5月4日正式进入上海市场。虽然最初的品牌知名度几乎是一片空白,但凭借着先进的体制和机制,并依靠首先成功实施产险、寿险分家的战略,平安保险还是赢得了上海保险市场的发展先机,寿险业务在5年内就成为上海市场的“第一”,产险业务也一直名列三甲。另外,中国平安也是至今内地唯一一家成功从单一保险业务转型为综合金融服务的保险公司。
为进上海等了6年尚未开业先签首单
“平安保险保平安”,如今这在上海市民中已广为人知。对于内地保险业来说,上海市场一向至关重要,但平安保险从1988年5月27日开业伊始,直到1994年正式进入上海保险市场,其间经历了近6年的等待时间。
据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培训部总经理蔡一宁回忆,人行在1992年6月4日正式批复平安保险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意味着平安保险从此升级为“国字头”公司,由此从区域性转变为全国性保险公司,为其在全国各地加速扩张创造了客观条件。而上海市场更是平安保险发展的重中之重,原上海市领导徐匡迪当时到深圳特区考察,看到了平安保险先进的体制和机制优势以及发展迅速的态势,于是提出平安能否到上海来开分公司,这正中了总经理马明哲的心意。
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的首任总经理许跃宁于1992年末来到上海开始筹办分公司,当时已经开始代理总公司开展保险业务,于是平安保险在上海市场的第一单应运而生:保单号是“SH10B0031948090025”,险种是“国内运输险”,被保险人是南通机床厂,保险期从1993年1月22日到同年2月21日,保费为677.25元。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的营业一部资深业务员宋波回忆,当时签下第一单的业务员是吴英民,而那时最早的保单还是用英文打字机录入的。
1994年5月4日,万事俱备的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在中山东一路3号的东风饭店正式成立,外滩、浦东、虹桥和市北等四家支公司也同时在上海的“东西南北四个角”开业。
打破垄断开拓市场谈业务先自报家门
虽然将近16年过去了,作为经历了当年筹办经过的“老法师”,蔡一宁仍清楚地记得:“由于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当时作为独立法人,四家股东分别是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久事公司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工商局一开始不同意用分公司命名,最后还是当时的市领导徐匡迪表示不必拘泥于小问题,平安上海分公司的营业执照这才终于办下来了。”
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最初成立时,开设在东风饭店的四个小房间里,包括支公司在内的总共70多名胸怀壮志的员工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宋波介绍,当时人保和太保在上海市场上掌握着定价权,但平安进来后首先就打破了市场垄断,不仅给客户提供市场认可的价格,还有评估风险的服务书以及售后服务等,这一下子让客户感受到主动开拓市场的平安与当时习惯“朝南坐”的国有保险公司截然不同。
蔡一宁深有感触地谈到,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多数人的保险意识远没有现在这样普及,在当时有限的保险市场里,往往只认人保和太保这样的“老面孔”。因此,当时平安的每位业务员外出拓展业务时,都带着公司的营业执照和人行下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的批文,以便向客户证明当时还缺少品牌知名度的平安是一家正规保险公司;每回谈业务,经常先花上半个小时自报家门,介绍平安的资质、营业范围、股东关系等最基本的信息。
看好国内寿险市场力排众议产寿分家
平安保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资保险公司中最先看到寿险的重要性,而其中少不了“一人一地”的功劳,这“一人”是现任中国平安寿险首席顾问的黄宜庚,这“一地”正是上海这个内地保险市场的战略要地。1994年,就在平安保险刚进入上海市场的这个关键年份,平安保险内部就是否要撒开全国做寿险进行激烈争论。黄宜庚当时在平安高层会议上直言:“3年后寿险业务将会超过产险。”当时国内对寿险还缺少认识,除了马明哲等平安高层以外,很少有人相信这一预言。
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考察海外保险市场后力排众议,于1994年在当时内地保险业中首先启动了产险寿险分家。面对当时的阻力和怀疑,马明哲曾经断言:“我相信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我们这次的改革,就是吸收国外最根本、最基础和最本质的东西,相形之下,以前那些都可称之为皮毛。”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有预见性的,平安产寿分家引起的核裂变,极大地解放了寿险的生产力。
平安保险依靠首先实施产寿分家的战略,寿险业务在短短5年内先后超过了中国人寿和友邦等中外资保险巨头,成为了上海寿险市场的“老大”,而其产险业务在上海市场上一直也名列三甲。
引入良性竞争成就金融集团
当平安保险于1994年进入上海时,当时上海保险业已呈群雄逐鹿之势,人保、太保和友邦保险已在上海安营扎寨,而随后中加合资的中宏人寿、瑞士丰泰、德国安联、美国安泰、英国皇家太阳、澳大利亚康联和法国安盛等诸多国际巨头纷至沓来。但当时年轻的平安保险丝毫不畏竞争,不仅在上海市区扩张市场,早在1996年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又打开了上海郊区的保险市场,并且迅速形成了一张覆盖整个上海市郊区的保险网络,再次领先国内外竞争对手一步。
据保监会公布的2008年行业数据显示,平安寿险在内地排名第二,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012亿元;平安产险在内地排名第三,原保险保费收入约268亿元。
作为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的发展鸿图不止于在内地保险业排名前列,目前其已发展成为集保险、银行和投资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控股集团,旗下的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银行、平安养老险、平安信托、平安证券和平安期货几乎可以为广大上海市民提供“一条龙”的金融服务。从单一保险公司转型为综合金融控股集团,内地唯中国平安一家。
事实上,正是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的上海为中国平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平安保险作为内地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在上海这个内地最重要的保险市场上,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打破人保长期的市场垄断地位,为保险业大发展引入了良性竞争的“活水”。从1994进入上海开始,历经13年之后,中国平安于2007年3月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创下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保险公司IPO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