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凤造型艺术品出土于内蒙古赤峰
赵宝沟文化是1982年在敖汉东南与发现兴隆洼文化的同时发现的另一种新的考古文化,主要分布在赤峰、哲理和河北北部一带。仅在敖汉旗就已发现了这种文化类型的遗址60余处,已经发掘的有位于南塔乡的赵宝沟一号遗址的宝国吐乡的兴隆洼小山遗址。
赵宝沟文化的年代,已有五个C14测定资料,其中,在小山遗址采集到的木炭标本的年代测定为公元前4110+85年和公元前4200+85年,赵宝沟遗址F6标本的年代为公元前4270+85年,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6870+120年。从时间上看,晚于当地的兴隆洼文化而早于红山文化,它的出现,填补了赤峰古代史上一段重要空白。
赵宝沟文化略晚于兴隆洼文化而早于红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三者之间在宗教传统方面具有明显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赵宝沟文化与红山文化有不少共同之处,甚至在某些方面(如赵宝沟猪龙与红山文化猪首蛇身玉龙之间必然有密切联系,而且两种文化陶器的腹部都有压印的之字纹)高于红山文化,所以赵宝沟文化应是红山文化发展中起过重大影响的古文化。
1971年“红山玉龙”在赤峰发现后,被考古学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史学界和考古界为之震惊。无独有偶,2004年,在距今6800年左右的赤峰赵宝沟文化遗址中,又出土了一件陶凤杯。陶凤杯上的凤头冠、翅、尾的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极为接近,已经将凤的特征完全显现,这是史前文物中还是首次发现,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凤”。
陶器主要为生活日用的各类容器和炊器,绝大部分都为夹砂陶,也有少量泥质陶。其中夹砂陶又可依器表 情况的不同分为夹砂粗面陶和夹砂磨光陶两种。夹砂粗面陶中最为常见的器物是筒形罐,这是一种形制和纹饰独具一格的典型器物。大者高40厘米以上,小高12厘米,宽敞的口径一般都略大于通高、平底、圆唇、深深的弧腹。烧制火候不高,器表多为黄褐色。纹饰多施以之字形蚊和几何纹,有的还在“锁印纹”基础上迭施几何纹。此外较为常见的还有敛口鼓腹罐深腹钵等。夹砂磨光陶器物的制作一般要较粗面陶精细,陶色大多呈黑褐色,也有黄褐或红褐色的。
在这类陶器中,最为惹人注目的应属施有奇特的几何纹图案或动物纹图案的尊形器。这种尊形器已经挖掘和采集到了十数件。其中,在小山遗址F2:30出土一件,直领圆唇,腹部扁鼓,下接假圈足,器表打磨光亮平滑,饰有极其精美的飞鹿、猪龙和神鸟等灵物图案。
飞鹿肢体腾空,背上生翼,长角滫目,神态端庄安详;
猪龙为猪首蛇身,尖吻上翘,巨牙上指,眼睛细长,周身有鳞;
神鸟奋翼冲天,巨头圆眼,顶上生冠,长嘴似钩;
这三种灵物都引颈昂首,首尾相接,凌空翻飞。
另外在南台地遗址采集到了一件,腹部饰有两只鹿纹,也是首尾相衔,作凌空腾飞之状,后部好象鱼尾,尾上三角处,有一半图形图案,外围有一圈向心射线,有如一轮金光四射的太阳。在躯干和四肢部位,有精心刻画的细网格纹,两格之间仅距1毫米,完全等距,十分准确精致,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