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唯一保留下来的匈奴都城在陕西榆林

中国境内唯一保留下来的匈奴都城在今陕西省榆林林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子村,名叫“统万城”。

统万城位于鄂尔多斯草原南部的萨拉乌苏河畔的沙漠之中。这座古城遗址气势浩大,它是1500年前北朝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首都,俗称“白城子”,是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唯一早期北方少数民族王国都城遗址。

屹立沙滩上的皇城雄姿,坚如磐石的白色墙体,林立的马面,高耸的角楼,独特的“祟台秘室”结构和雄伟的宫殿楼观遗址,清晰地勾引出这座以“一统天下,君林万邦”之意而命名的大厦国都城的轮廓和规模。

(图:陕西榆林统万城)

统万城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各类珍贵文物,使其成为研究五世纪草原民族建筑艺术、探讨从大夏至西夏延续5个世纪之间地区文化和历史的一处考古旅游胜地。
景点信息

距离统万城最近的县镇是陕北的靖边小城,不过还要有58公里的沙漠路程。在靖边小城,到处都有大夏王国的气息,城中有夏都宾馆、夏都酒店,城外还有望夏村。

统万城,是十六国时夏国的都城。始建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城址东北有淖泥河,向东南注入无定河。

十六国中叶,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为魏所败,其少子刘勃勃南逃投后秦,秦王姚兴对他很器重,遂命为安北将军,使镇朔方。勃勃兵权在握当即与后秦反目,于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自立为夏王,不久南下攻取秦属岭北诸城,又西吞南凉,从此一跃成为十六国之一。夏凤翔元年(公元413年)勃勃改姓为赫连,同年命叱干阿利调秦岭以北10万人筑都城。他说:“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统万城即由此定名。

据史料记载,统万城是“蒸土筑城”,就是把白石灰、白粘土搅拌,进行注灌,类似于今天的浇注法。统万城历时六年完成。

作为一个骁勇善射的游牧民族,匈奴自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5世纪一直活跃在中国东北到西北的辽阔北方,并对中原地区和西域各地的政权安全,尤其是丝绸之路的畅通构成很大威胁。因此,与匈奴关系的好坏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头等大事。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就曾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700余里,并开修万里长城。随后的汉朝也是或和亲或争战,交往频繁,匈奴也逐渐演化,一部分进入长城内居住,与汉族等民族或融合或同化,其血脉虽存,但作为一个民族的称号在南北朝时渐渐消失了。

由于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匈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皆落后于中原,必须依靠中原的贸易场所–“关市”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战争年代也不例外。同时,匈奴也受到汉族文化的强烈影响,尤其是与汉族毗连的地区,汉族的绸缎和手工艺品逐渐成为一般匈奴族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开始建筑城市,也是在和汉族打交道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的,但其主要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仍依仗汉人。统万城也是在汉族知识分子的直接帮助下建成的。

统万城城垣有四门,东六名招魏,南门名朝宋,西门名服凉,北门名平朔。城墙高10仞,基厚20步,上宽10步,东西长倍于南北,周长约18里。城内复有皇城,内营造有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晋书》上有一篇《统万城铭》说:“崇台霄峙,秀阙云亭,千榭连隅,万阁接屏……温室嵯峨,层城参差,楹凋雕兽,节镂龙螭。莹以宝璞,饰以珍奇……”

《北史》上记载云:“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城五仞,其坚可以砺刀斧。台榭高大,飞阁相连,皆雕镂图画,被以绮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

公元416年,赫连勃勃挥师南下,一举拿下长安,418年,在长安称帝,但长安留不住他,他留下太子,镇守西安,自己回到草原上的统万城去了。

昌武元年(公元418年),勃勃还统万,以宫殿大成,又改元真兴(公元419年),并刻石歌颂功德。筑城时叱干阿利督工采取残酷的手段,以取得坚固的效果,他命工匠蒸土筑墙,以铁锥效检,凡锥入一寸者,便立刻将其杀死,把尸体填于墙内。因此后人称城墙的坚强程序可抵刀斧。

公元425年,赫连勃勃死去。公元427年,北魏军攻破统万城,洗劫一空。北魏太武帝在此置统万镇。公元431年,大夏首领赫连定被吐谷浑部族俘虏,夏灭亡。勃勃创建的夏只传三世二十余年,一代名城随夏灭亡而衰败。

它建成于5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的最完整、最雄伟、最坚固的都城,也是匈奴民族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城墙轮廓、众多建筑保存完好的都城。1000多年来,由于不断被荒沙围困,统万城深陷毛乌素沙漠之中,几乎被完全淹没。随着近年这一地区大力治沙,古老都城遂重现昔日的英姿。

尽管“统万城”从国都变成了遗址,但它是我国古代匈奴族遗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遗址,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渗透、汇聚最具典范的例证,也是一个消逝了的民族遗留给历史的特殊见证。作为一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它与其他的古遗址相比,又有其独特性:作为一处沙漠遗址,在饱经1600年的人为破坏与风侵雨蚀后,仍然部分保留了其原始风貌,这在全世界屈指可数。

史书记载,当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来到这里,一时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赞叹到:“美哉斯阜,临光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见若斯之美”。于是,耗巨资,征民夫,历时6年,寓“统一天下,居临万邦”之意,取名为“统万城”。

它由宫城、内城和外廓城三部分组成,宫城里面还有一座赫连勃勃居住的皇城,内城则是各级官署王侯贵族所居之地,外廓城是一般的居民区。

经过15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统万城的白色城垣和角楼残迹依旧轮廓毕现,2至10米高的城垣所在皆是,部分建筑墙址犹存,护城河也隐约可见。

著名考古专家戴应新介绍说,统万城依地势而筑,西北高东南低,既防冬天的寒风,又顺势利用城北的河水为市内用水和城外护城河供水,构思十分精巧;它的城墙是用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掺和在一起夯筑而成,西城墙厚达16-30米。虽为土城,但具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和抗毁力。

此外,有的城墙之中设有储存粮秣、武器等库房,城墙四隅的角楼皆高于城垣,西南隅角楼更高达31.62米,这在中外筑城史上非常罕见。

统万城统万城在长时间内是北方的重镇之一。此后北魏、西魏、东魏长隋唐曾在这里置镇、州、郡。自太和至唐,曾为夏州治所;唐末又为定难军节度使治所。北宋初为党项人李继迁占据称西夏。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因西夏军队常以此城为依托侵扰北宋,宋太宗下令毁掉统万城,并将城内居民迁走。统万城修筑时,“临广泽而带清流”,水草丰美,但以后荒废湮于沙漠,历代游人凭吊感叹不已。唐咸通年间许棠在诗作《夏州道中》说:“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统万城就如同同样湮没在黄沙中的楼兰古城,带给后世我们的仅仅是一个曾经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去寻找。

统万城遗址对研究夏和西夏人的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变迁,都是重要的实物资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