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是陆铿

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陆铿(读音“坑”)先生于2008年6月21日19点05分在美国旧金山病逝,享年89岁。

以下是1998年11月20日“心灵之旅”采访陆先生的访谈节目《陆铿传奇》。

十年前:陆铿采访汪辜会谈不成,自己却成了新闻人物

主持人:“听众朋友!又到了‘心灵之旅’节目时间,欢迎您收听!在这个节目里,我们要倾听一位又一位中国人亲身经历中最难忘的故事,追寻每个人的心路历程,分享各种人生体验,真情实感和思考领悟。

在前些天的‘心灵之旅’节目中,我们曾经谈到,新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公民有知道真相的权利,记者有报道事实的自由。每当重要历史事件发生,总会吸引很多记者前往采访。

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海峡两岸关注的的汪辜会谈,就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新闻记者。在申请到会采访的记者中,最年长的一位是刚刚欢度过八十寿辰的著名记者陆铿先生。他没有想到,手里拿着经中国国务院对台办公室新闻局同意发给的《记者采访审批书》,在香港申请入境签证时,竟被拒绝。这位秉持‘新闻第一’人生准则、享誉海内外的资深记者,采访汪辜会谈不成,自己却作了新闻人物。”

《陆铿回忆与忏悔录》1997年出版

“在今天的‘心灵之旅’节目中,我们要认识的朋友就是陆铿先生。

陆铿,字大声。陆先生与我们的无线电广播还有着特别的关系。他是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中国驻欧洲战地记者。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担任南京《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

陆铿先生先后坐过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监狱,总共长达22年。出狱后,他到香港,与胡菊人先生共同创办《百姓》杂志,陆铿先生多年来活耀于港台和美国的新闻媒体。

可能有些听众朋友读过陆铿先生一年前出版的《陆铿回忆与忏悔录》,书中回忆了他自己富有传奇性的一生,记录了他与半个多世纪来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各种联系,并且忏悔自己在新闻生涯和个人生活中的错误与失当。

陆铿先生:忏悔关于采访胡耀邦

陆铿先生说,他特别要忏悔的是,1985年他在北京采访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成为胡耀邦下台的原因之一。

陆铿:“1985年(我)应邀到北京访问胡耀邦先生。胡耀邦在中国大陆当时的排名是第一,邓小平还是排名第二,访问之后,我就发表了《胡耀邦访问记》,轰动一时。到了1987年,(此访问)就成为胡耀邦的三大罪状之一。中央八号文件说,‘(胡耀邦)接受了包藏祸心的陆铿的访问,泄露了国家机密’。

为什么我写这个回忆录叫《陆铿回忆与忏悔录》呢?为什么要忏悔?在新闻方面,我觉得对不起胡耀邦,是我应该忏悔的,我当时没有想到作为一个记者,还需要在笔下来保护总书记!

陆铿先生:胡耀邦之可爱

我举个例子,胡耀邦这个人之可爱啊!

当时我说‘王震先生是你的湖南浏阳老乡吧?’

他怎么说?他说‘我是南湘的,他是北湘的。’

我就说:“那么是南北呼应了?‘

胡耀邦先生怎么说?他说:‘也许是南辕北辙!’

你看看,多么的可爱呀!他当时也只是一种幽默,后来成为胡耀邦下台的一个引爆点。作为记者来说,我确实到现在对胡耀邦先生还是思念不已,将来胡耀邦是可以受到尊敬的共产党人之一。”

陆铿先生:早年被逼替父借钱,锻炼了说话

主持人:“听众朋友,曾经在中共监狱中被囚禁二十二年的陆铿先生,何以能去采访中共中央总书记?被台湾国民党当局列入黑名单多年的陆铿先生,何以又上了大陆共产党当局的黑名单?陆铿先生与我们一起分享他宝贵的人生经验。

回忆走过的心路历程,自然还是要从童年说起。陆铿先生说,早年的家庭境况对他后来的人生道路有些影响。”

陆铿:“我是云南人,生长在一个封建气味非常浓厚的大家庭里,祖父是个画家,但是,他又是个跟政治联系得很紧的人。他曾经跟湖北的督军结成拜把兄弟,拿到了湖北省当时最肥的缺,叫厘金局的局长,收入每年差不多十万银圆,那是不得了的数字。而后来,这个家里破败到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父亲就常常逼着我们去借钱。一次两次可以借到,第三次人家就不肯借了嘛,因为知道这钱是有借无还的。父亲就逼着你非去借不可,自然而然地就要考虑这个话怎么说,才能得够到对方的同情,相信你的话不是假话,能够把这个钱借给你。

后来我自己作记者以后,我就感觉到说话的锻炼、作记者提问的锻炼,与当时在十几岁的时候,被我父亲逼着去向长辈借钱多少有些关系,要讲究话怎么开始,然后要达到什么效果。“

陆铿先生:想好好作一辈子记者,人生进入另一种情境

主持人:“您后来是怎么进入新闻界的呢?”

陆铿:“当时在学生时代,目的就是要多得一点知识,因为家庭教育的关系,叫你读《史记》、《资治通鉴》、《汉书》啦,从小就受一些中国的儒家教育,‘吾养吾浩然之气’。我受的小学、中学教育,是比较完整的。到了重庆之后,考什么东西都考不取。最后没有办法去当兵,在当兵的时候看到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班要招考学生,来试一试吧,居然考上了这个新闻事业专修班。

进了政治学校之后,上过于佑任先生的课。于佑任先生是中国元老记者,作过国民党的监察院长,而且是被毛泽东称为老师的人。于先生当时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太深了,叫‘新闻记者是时代最快活的人’。他自己是老记者,当时在上海办《神州日报》,后来办《三民》,是民呼、民需、民立。

在这种情况之下,好,要作记者就好好地作吧,就一辈子作记者!因为太难得了,像我们这种情况,怎么可能进到这种高等学府,而且是接受像于佑任先生、张季鸾先生、赵敏恒先生、马星野先生他们这一辈人的教育!那么就奠定了(我)一生要从事记者的基础,(我的)整个的人生进入另外一种情境了。”

陆铿先生:我访宋美龄,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采访

主持人:“听众朋友,陆铿先生说的是怎样一种‘情境’呢?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无线电广播,但是只有朗读稿件的播音员,还没有广播记者。年轻的陆铿先生就在这个时期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又在一次采访中,成为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

陆铿:“我1940年进入新闻界,当时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42年,写《天下一家的》的威尔基先生,他给我们带来了好运。他到了重庆以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1942年的10月3日,宋氏三姊妹在重庆饭庄举行了游园会来欢迎他。

我呢,太冲了,年纪太轻了,在会议开始之前就拿到一个麦克风‘啪嚓’一下子就放在了蒋夫人面前,马上遇到了警卫、保卫人员的干扰,说:‘干什么?’

蒋夫人习惯于说英语,我就用英语说:‘我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

蒋夫人一听,就说:‘让他,让他!’

因此,我就开始讲话了,我说:‘今天是蒋夫人宋美龄女士、孙夫人宋庆龄女士,孔夫人宋霭龄女士欢迎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威尔基先生来到重庆,现在由蒋夫人跟大家讲话。’

这一下不得了了,哈,看到这个场面,原来还有这么回事,原来还可以有广播来现场播新闻的!这一下,我就走上了广播记者之路。”

陆铿先生:二战欧洲采访,庆胜利受教皇接见

后来,我到了欧洲。BBC请我,介绍我的时候就说‘这是中国的第一位广播记者’。实际上,是我和乐恕人两个人,谁是第一,谁第二也分不清,反正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就是我们两个。所以,当时在艾森豪威尔总部中国有八个记者,我是唯一的一个广播记者,在这种情形下呢,就奠定了我的国际新闻观,视野就非常开阔了,新闻之窗就全部打开了!

1945年8月10日那一天,突然日本宣布投降,教皇为了庆祝中国抗战胜利,决定明天用私见礼接见两个中国记者(我和毛树清)。我们除了互相拥抱之外还能做什么呢?我们都穿着战地记者服,在(凡蒂冈教廷)上书房跟教皇对谈,确实是人生的奇遇啊!”

陆铿先生:揭孔宋贪污,当蒋介石面进谏,大难不死

主持人:“听众朋友,听到这里,我们会觉得陆铿先生实在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危险的环境中作战地记者,他不但迎来了胜利,而且得到这样高的荣誉,他的记者之路似乎格外平坦。陆铿先生如果真能这么一帆风顺地走下去,新闻记者也许就不会被人们列入‘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了。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陆铿先生担任南京《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以维护新闻自由为己任的他,在这份国民党的机关报上公开揭发孔、宋贪污案。

人所共知,孔祥熙、宋子文都是当时最高当权者蒋介石的亲戚。揭露孔、宋贪污案引起一场大风暴。陆铿先生不得不作好进监狱的准备,甚至性命能不能保住都成了问题。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召见他问话。”

陆铿:“我走进去一看,蒋先生在最里边的一个会客室,穿着白布大褂。我看他从他旁边的一个白色瓷缸里面把他的假牙拿起来、戴上,不说话,走出来接见中宣部长李惟果和我,他把手一摆,意思是说,‘坐下吧!’

蒋先生第一句话就说‘什么人告诉你的?’

我就说‘报告校长’,因为我是政校出身嘛,‘能不能准许我多说几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