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2年首次出版南京大屠杀全史

在2012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75周年纪念日之际,中国出版人于当月6日推出首部《南京大屠杀全史》。

“‘南京大屠杀’是中日历史研究的焦点,我们希望《全史》的出版可以让中日两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人们真正了解这段历史,避免悲剧重演。”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屠杀全史》主编张宪文对新华社记者说。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对南京城的平民和战俘进行了为期6周的血腥屠杀。

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110万字的《全史》,是迄今(至2012年)中国对“南京大屠杀”历史最完整的原创性研究著作

该书副主编、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说,中国学者在本书中尽最大努力客观理性地记录了这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全史》编者们以南京大学出版社几年前出版的72册《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为主要基础,并努力收集新史料,再加以梳理求证,提炼了事实,进而提出观点。
“整个团队在筛选、判断史实方面下了‘狠’功夫,”张宪文说,为做到客观、真实,他们筛选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史料,放弃了可信度低的资料,并罗列了与同一史实意见相左的不同史料。

“历史学者必须冷静,不会根据自己的某种需要选取资料。”张宪文强调。

《全史》编著者之一、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孙宅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京大屠杀”非常残忍,既是南京的悲剧和耻辱,也是人类文明史的悲剧。日军当时在南京屠杀中国人的规模达到30万,屠杀方法也很残忍,日军大批地杀死市民和俘虏,用刺刀刺死、火烧死,很多妇女在被凌辱后刺死、活埋。

他说,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来看,远不仅仅是屠杀,其实包括杀、烧、淫、掠。南京城有三分之一被烧成废墟,日军大到汽车,小到电筒、纽扣,什么都抢。日军所有暴行中,最野蛮、残忍的,就是大规模屠杀,将几千、几万规模的中国人赶到长江边、秦淮河边,用手榴弹炸,用机关枪扫射。

张连红说,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右翼不断发出否定对华侵略行为、美化战争的言论;为了回击这样的谬论,当时中国学者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重点是揭露暴行、屠杀规模和残暴性。

近些年来,随着对日本侵华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学术界对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

张连红举例说,《南京大屠杀全史》里写到了战时百姓的生活、心理创伤、国际安全区的情况等等;并且,《全史》不仅从受害者角度写历史,还从加害者以及当时西方传教士的角度来写,这些领域在以前的历史研究中很少涉及。

关于广为人知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数字30万人,张宪文说,根据可靠史料,加上日军焚尸灭迹人数,在南京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同胞不会少于30万。

他说,《南京大屠杀全史》在诸多章节中详细列出了具体事件的受害人数。例如,第三章《震惊中外的日军大屠杀》讲述了日军处置俘虏、集体屠杀的场景,第十一章详细介绍了日军掩埋尸体的情况,其中都涉及伤亡数字。

“研究这场暴行的关键,在于它是不是大规模,是不是残暴,以及对和平居民和战俘进行杀害是不是违反道义和国际法规定。”张宪文说。

《全史》还第一次在中国的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著作中指出,所谓“慰安妇”实际上是日军的“性奴隶”。其区别在于,“慰安妇”是从日本军人角度而言的,而受害的中国、朝鲜等国妇女大多为被诈骗或强迫沦为日军发泄性欲的对象。

《全史》是在72册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基础上编撰的,70%的内容来自后者。《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从2005年至2010年底陆续出齐,在国内外学术界以及日本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张宪文透露,日本驻上海领事馆领事和武官曾两次拜访他,听取他对南京大屠杀的意见。

“他们只是听,没有发表意见,也很少提问。”张宪文说。不过,他注意到,2005年那次拜访后不久,日本外务省官方网站在发布的公告中这样说:“根据材料,日本在占领南京时对非战斗人员的伤害是事实”。

张连红说,《史料集》的出版为他参与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介绍,《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已成为中外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资料,有大量论文引用史料集中的内容,编写者也被多次邀请赴国外演讲。

“中国学者的客观态度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张连红说。

他透露,今后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将更深入化、专题化,比如战争时期人的恐慌心理,国际安全区的研究等,将会具体到一些个案。

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金鑫荣表示,将尽力在两年内推出《全史》的英文版和日文版,为国际史学界提供参考。

张宪文说:“这项研究应该深入下去。正确看待历史,才能够拥有未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