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推行“国家专卖”的专家是桑弘羊
汉武帝抗击匈奴功绩赫赫,他把匈奴赶出了大漠以北,一部分逃到了欧洲,基本上丧失了与汉王朝相抗衡的能力。但是,由于汉武帝长期用兵,消耗极大。为了挽救财政危机,维持汉王朝的统治,汉武帝开始招募并重用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做了20多年侍中的桑弘羊,因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汉武帝让人按照桑弘羊的建议实施改革措施。公元前119年,初步的改革开始了。
桑弘羊做的第一件事是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但是白金币币值定得过高,引起大规模的私铸、偷铸,反而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很大的破坏,这项制度实行了4年就被废除了。二、在发行新币的同时,实行算缗、告缗政策。即向富商、高利贷者,手工业作坊主征收财产税和所得税,以增加国库的收入。
第三件事便是实行盐铁业的官营。在汉武帝以前,国家对盐铁经商是不加限制的,因而一些靠煮盐冶铁发家的商人,个个腰缠万贯。桑弘羊认为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经济收入,坚决主张实行盐铁的国有及专卖政策,并提议让专门的盐铁商来负责这件事。当时,山东的大盐商东郭咸阳和河南的冶铁商孔仅被破格提升为大农丞,分管盐铁的工作。经过这三人的共同努力,国家终于基本上实现了盐铁的专营。这不仅使中央集权统治有所加强,而且大增加了汉朝的财政收入。汉武帝看到这些政策对国家经济十分有利,非常高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提升孔仅为大农令,即管理钱粮的财政部门的最高长官,桑弘羊接替孔仅为大农丞,即大农令的副官。
在桑弘羊做大农丞期间,他又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告缗运动。二是统一币制,将铸币权集中到中央,使用新的五株钱。三是试办均输。
公元前110年,孔仅因为不专心为汉朝工作,被撤去一切职务,桑弘羊被提升为治粟都尉,并代理大农令的职责。桑弘羊继续以前的革新,全国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老百姓不用增加赋税,国库收入却逐年增加。
此外,桑弘羊又发展了两项新政策。
一是推行平准,即平抑物价,由大农令设置“平准”机构,将国家和长安所有的物资储存在这个机构里。当市场某种商品价格过高时,“平准”就以低价抛售;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平准”就进行收购,这种措施接近于现在的“宏观调控”。通过设立“平准”这种方式,打击了部分商人投机倒把的活动。
二是实行酒类专卖,这也是一项保障国家收入的好政策,使汉王朝有财政上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将大农令改名为大司农,下属部门更加健全。公元前100年,桑弘羊被正式任命为大司农,他的职权比以前的大农令更为扩大,汉武帝死时,桑弘羊和霍光一起负担托孤重任,辅佐昭帝,为汉王朝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但是,到了公元88年,汉章帝病死,10岁的汉和帝继位,并尊章帝的皇后窦氏为皇太后,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便执掌了大权。窦宪掌权后第一件事是废除当年汉武帝费了很大的劲才把煮盐和冶铁的利益从豪强手里夺过来的盐铁专营的法令。事实上,这也是窦太后的主意。她把盐铁的利益让给国内的大族和豪强们,是为了自己执政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这样一来窦家的政权就能稳固了。窦宪后来在汉和帝逼迫下自杀。
到了167年,大将军窦武拥立12位的刘宏为帝,即汉灵帝,窦太后听任十常侍等宦官的专权,并引起了大规模的宫庭内乱,这以后发生的故事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国”了。
桑弘羊实行的“盐铁酒国家专营”的政策为当时的汉王朝政府、以及汉武帝平定匈奴立下了赫赫的功劳。到了后来,窦太后等人废除了盐铁酒的国家专营,汉王朝随之也走向了灭亡。这项措施增强了国家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的统治,专卖制开始成为后朝各代国家治理在经济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者:胡卫国 湖北省松滋市烟草专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