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中国籍领港是李高淐

领港,又称作引航员、领航员、引水等。平时开小船到港口外,引领大船只入海港,是一个风险比较高、待遇也很高的职业。因为要将很大型的船只在繁忙拥挤的码头引入较狭窄的水道而进入准确的停泊位,这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和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第一位中国籍领港是李高淐(读音“昌”),在清末中国人沦陷半殖民地屈辱的年代,他成为“中国第一领港”,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李氏祖居相传是镇海小浃江(今北仓小港),清初迁象山(今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在曾出过七进士的刘家岙(浦裔旧址,今无存)为籍。后转迁丹城。姜氏族人把始建明代的青草巷旧宅(今尚存一角),卖与李氏祖上,姜李二姓遂成邻居。

李高淐先生生于清光绪22年(1896),兄弟五人,排行第二,身材高大,待人有礼有节,是李氏家族中的杰出人物。清末民国初就读于宁波商船学校。他天资聪颖,学业优等。毕业后到三北轮船公司谋业,表现为非凡才能,被总裁虞洽卿赏识重用。一到船上就被任命为申甬线客轮大副,三个月后即升任船长,开始往返上海宁波,后延伸走长江线,达武汉、重庆,是申汉、申渝航运线的开拓者。后来,又驾驶外洋轮,远航世界各地,成为独挡一面的优秀船长。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航运权全由列强霸占,特别遭受英国佬的操纵控制,无一名中国籍领港(亦称引航员)。一次在上海,闻听要招考领港,李高淐毅然前去报考,并以其丰富的学识,久经考验的航海技能,无可挑剔地胜出,正式被授予领港的称号。李高淐的名字登录在榜上,给了中国人,特别是在上海的宁波人极大的鼓舞,他们制作一块题有“中国第一领港李高淐”的金漆木匾,赠给李高淐。此匾在建国前后,直到20世纪六十年代一直保存在上海海员工会。

李高淐成名后,不忘培养航运领港的后继之人,特别是携带故乡象山的人才出道,其四弟高和同乡冯如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高先生,民国七年毕业于宁波斐迪中学(民国《象山县志》有载),后转入商船学校。该校一名崇明籍教师,闻知是李高淐的胞弟,连称“我是高淐先生的同学,他实在是太聪明,太神奇了!你要好好以他为榜样。”因此对李高特别留心辅教,使李高成为一位高材生。高毕业后在高淐的提携下,在宁波港担任多年的总领港之职,做出很多杰出的业绩。

李高淐日夜在上海总领港职上博击,对领港事业孜孜不倦,操劳过度,染患肺结核病重返象山,曾受到少年同窗著名中医郑鼻峰(爱国)的诊治。但当时对肺结核尚无特效药品,李高淐的病情日益严重,无有回生之望,民国23年(1934),英年早逝,三十八岁就离开了人世。生前嘱葬李氏籍象山故地河东刘家岙山麓。

现李高淐先生之子李度每年会远隔重洋回乡扫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