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是倪征奥
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是倪征奥(“日”字旁加“奥”)。
1984年11月7日联大会议期间举行国际法院法官选举中,中国外交部法律顾问、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倪征奥教授以绝对多数票顺利当选。
78岁的倪征奥便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国际法院法官。
倪征奥是当时是国际法院15位法官中资历最高的一位。他熟悉中国的法系,又兼通世界两大重要法系(英美法和大陆法),在世界上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曾多次以中国政府代表团法律顾问的身份出席国际会议,在参加1982年至今的历届国际法委员会工作中,显示了卓越的才能,为编纂和发展国际法作出了贡献。50多年来,他还以自己许多重要的法律著述和译述丰富了人类法学宝库。
倪征奥于1985年2月赴海牙国际法院宣誓就职。
倪征奥是当代著名的法学家,他参与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
倪征奥是江苏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29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法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1947年至1948年作为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检察组成员、中国检察组首席顾问,参加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系主任、教务长,1956年至1981年先后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专门委员和条约法律司法律顾问,1982年起任外交部法律顾问。
1981年在联合国第36届大会上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
1984年在联合国第39届大会及安理会上当选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任期九年。
1987年当选为国际法研究院联系院士,1991年转为正式院士。
1994年退休。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倪征奥长期在外交部任职,参与处理了新中国对外关系中一系列重大涉外法律案件,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他是第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顾问。
“不能把这两人绳之以法,就无颜见江东父老!”
最让倪老的女儿倪乃先自豪的,是父亲在东京大审判中做出的贡献。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成立,负责审判日本法西斯战犯。由于庭审遵循英美法系的原则,律师作用很大,证据的采用也要求缜密且严格。对于策划“九一八”事变的板垣征四郎和日本在华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由于中方代表团并没有掌握很确凿和具体的证据,对他们的公诉一度陷于很被动的局面。
开庭10个月后,倪征奥受国民政府征召,担任中国检查组首席顾问。倪乃先告诉记者,父亲曾说,这两个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不能把这两人绳之以法,就无颜见江东父老!随后他立即展开了调查取证工作。他先到北平找到了被日本人毒死的吴佩孚的遗孀,然后又进入日本前陆军省档案库,从浩瀚的文件中找到了很多有力的罪证,在庭审上让板垣和土肥原无言以对,成功地将他们送上了绞刑架。
外交部条法司司长段洁龙说,倪老把这次审判当成“一场生死战”,“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决定于这次战斗的成败”,这充分显示了他大义凛然的气度和誓死报国的气节。
拒绝高官厚禄 淡泊名利
1948年末东京审判结束后,倪征奥随即回国。倪乃先说,国民政府先后请她父亲担任司法行政部次长、上海高院检察长和全国最高检察长,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与出任高官相比,他更希望从事学术研究。于是倪征奥回到了他的母校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任教。此时,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他放弃了去台湾任高官的机会,毅然留居上海。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倪征奥来到外交部,担任法律顾问,直到1985年赴海牙任国际法院法官。在外交部任职期间,他还参与了联合国海洋法的编纂等工作。倪乃先说,父亲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法律研究,很少从事行政工作。她说:“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爱国主义精神外,就是他对法律的孜孜以求,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