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简体字表公布于蒋介石任上的教育部

中国最早提出简化汉字的不是别人,而是被称为“独夫”的蒋介石(Chiang Kai-shek)。

五四运动是一个狂飙突起的年代,关于汉字的各种争议也是有的。别说是废除繁体字,就连汉字在当时竟也有人提出要废除!这个人就是鲁迅。鲁迅对上海《救亡情报》的记者说: “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国大多数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人民决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受到的压榨,整个民族的危机。我是自身受汉字苦痛很深的一个人,因此我坚决主张新文字来代替这种障碍大众进步的汉字……”

蒋介石当政后,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1935年,蒋委员长以“教育部”的名义颁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而作为国民党开党元老、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宣传部部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听说后对此事却强烈反对。戴季陶跑到蒋介石的办公室大吵大闹,说简化汉字十分荒谬,破坏了中国文化,还说教育部趁他不在南京时讨论这么重要的事情是有意回避他。蒋介石虽做多方解释,但戴季陶不听劝,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扬言“如果教育部不收回《简体字表》,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召开的任何会议,他一概不参加。”此后3个月里,戴季陶确实按照自己所说的那样,不参加国民党的会议,也很少过问公事。最后,蒋介石看在戴季陶是国民党元老,又是至交的份上做出让步,停止了推广简化字的想法。虽然没有成功,但让我们看到原来蒋介石年轻时也是个愤青。

想想一开始为什么要力挺简化字,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觉得繁体字难写、难认。记得在我们小时候上学时最难写的一个字是“爨(读音“窜”)”,笔画竟有29画之多!书写起来确实是很繁琐。这个字的意思是烧火做饭,从字形上来看,火上是两个木代表灶台,上面的笔画像一口大锅,用火将锅点燃做饭,这样一看很容易让人明白。而很多简体字就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了,因为字体在进行了简化之后已经没有了象形的元素,也无法看出究竟是什么意义。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汉字输入的问题已经解决,繁体字即使笔画再多,也能够在电脑上敲出来。因此就不存在繁体字难写的困惑了。至此,关于“繁体字难写、难认”的最后一个理由也被推翻了。

其实,繁体汉字是中华文化最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的遗存,既表音又表意,而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文字却只能表音。而且,繁体汉字说不定还能加强中华民族两岸三地的共识和凝聚力呢。所以,人们对繁体字的那份情怀还是可以被理解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