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首个应用型基因芯片研究室由马文丽女士主持

马文丽女士,生于1964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所长。

发明分离显示基因及发现基因新功能的技术——限制性显示技术,对人类后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及基因索引、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芯片等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率先在我国组建基因芯片研究室,开展基因芯片的创新性研究,针对限制基因芯片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三大关键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取得原创性的突破,共申请8项专利,其中5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授权,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芯片高新技术平台。成功研制出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为筛选有效抗癌靶基因治疗药物奠定基础。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获“广东省十大杰出留学创业之星”、“首届广州市十大杰出回国创业青年”。

作为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马文丽,麾下有近百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实验室拥有总值达二千多万元分子生物学现代化设备。经过从美国回国十一年艰辛创业的砥砺,她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生命科学领域里的领军女将。

她先后承担国家、军队、省市重大攻关课题共12项,科研经费达二千多万元。申请了8项专利,其中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已经获得了专利证书。共招收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研究人员百余名,为国家、军队培养了一批生物芯片高新技术人才。

祖国的需要就是命令

从考入第一军医大学做学生开始,到读研究生、硕士、博士、博士后,马文丽一直是佼佼者。1994年8月,在第一军医大学留校任职的马文丽,获得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福格地国际奖励基金。带着部队首长的厚望,马文丽夫妇双双飞往美国留学深造,仅仅8个月,就攻克了实验室前两轮博士后4年都未能解决的难题,发明了一种分离显示新基因和发现基因新功能的全新技术,获得杨振宁博士后基金。

正当她沉浸在美国NIH优厚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时,母校一封信让她心情不安起来,母校学科发展很艰难,急需分子生物学专业人才。马文丽想,当初在她如饥似渴地想充电的时候学校把机遇给了他们,他们夫妇得以双双出国深造,现在母校面临人才紧缺,需要人来挑大梁的时候,他们不回来谁回来呢?依然是军人的马文丽夫妇,把祖国的需要当作命令,毅然举家回国。

1998年他们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基因芯片项目的首批资助,在国内率先组建基因芯片实验室,开展基因芯片的创新性研究,在基因芯片三大关键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原创性突破,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芯片高新技术平台。同年在母校被学校任命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成为全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学科带头人。

她发明了分离显示基因及发现基因新功能技术——限制性显示技术,利用限制性显示技术应用于基因芯片的研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基因芯片项目的首批资助,率先在我国组建基因芯片研究室,并针对限制基因芯片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三大瓶颈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创新性研究,取得了原创性的突破,从而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芯片高新技术平台。

马文丽回国后向祖国交了一张漂亮的答卷。

撑起一片事业的天空

丈夫郑文岭博士和她研究的领域很相近,在行内,他们是一对珠联璧合的搭档,有金童玉女之称。20多年,丈夫一直默默爱护着她支持着她,他们是夫妻更是心灵相通的朋友。怀着十年磨一剑的心情,他们回国创业,条件简陋,资金短缺,没有科研课题和经费,人才流失严重,面对一台幻灯机都没有的实验室,丈夫鼓励她,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诺言要用行动来兑现,她有两个孩子,她说孩子是她遗传密码的延续,学生是她事业生命的延续,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事业。她感恩有一个理解她支持她的丈夫,感恩孩子的乖巧懂事,这也让她时有深深的负疚感。她是传统的女性,我问她如果不做教授,对生命理解应该是什么,她说当然是相夫教子。

每每和孩子在一起,她会亲自下厨做饭,在外面吃过的饭菜也会学回给家人做来吃,她做的菜孩子最爱吃。记者问起她的业余爱好,她脱口而出是“做家务”。曾经的娇小姐,今天回到家就是勤快麻利的小媳妇。就在采访的时候,她在电话里不忘要给婆婆从杭州带一件绸布衣服回来。她似乎不像教授,很时尚,她颇得意:我做的衣服十年后还是时尚的,在知识爆炸,知识嫁接时代,没有灵感就没有创造,教授就应该是时尚前沿的智者。

办公室书柜里的证书奖章,是对她生命科学独到见解和十一年打拼的事业肯定,生命科学王国里骄傲的公主,凭她取得的成绩,足可以居高临下。可她没有,坦诚的做人,干实在的事,尊重、热爱,坚毅,低调、她尊重每个个体生命,每个普通的人。就是开车进院子,她每次都会摇下车窗跟邻里朋友打招呼。

在谈到培养学科接班人的时候,她说人是复杂精确的个体,生命是世上最重要的,我们的目标就是为每一个个体策划出个性化的目标,接受一个人优秀的一面也要接受其不优秀的一面,健康需要管理,团队也要管理,细胞越好个体才越有生命力,个人有进步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问马文丽的学生,是什么吸引你们回来?学生说,研究所的机制比美国日本都要好,人性化的管理,有可以施展的空间,和谐的环境。马教授为她的学生撑起一块事业的天空。

马文丽先后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首批优秀骨干教师;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第一军医大学集体转业为南方医科大学之后,在部队已经是副军职的马文丽,脱去军装依然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评选为广东省巾帼科技创新带头人、广东省自主创新十大女杰、首届广州市优秀杰出留学归国人员等荣誉称号。

身兼多职的马文丽还是广东省的政协委员,她把这看成是履行责任的机会,建议广东省要从关注环境和健康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在2000年的深圳高交会生物技术主题论坛演讲上首次提出亚健康的概念,2003年底写了《公众健康》给卫生部的建议案,用一系列的统计资料把健康管理理念提上日程,这一建议被采纳,2005年我国有了健康管理师职业。

挥师生命科学的战场

自从闯入生命科学领域,马文丽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她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芯片高新技术平台,成功地研制出人红白血病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恶性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获得了突破性成果,为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同时成功研制出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早期检测芯片,建立了烈性传染病病原体快速检测的方法,研究成果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关于生命的理解,她说,面对疾病,生命是无奈和有限的,面对荧光和芯片上的点点标记,研究领域是无限的,面对数据信息,生命宇宙生生不息。观察物质调控网络里的细胞与基因,会发现生命的复杂、神奇、精巧。观察细胞的形态、颜色,传输速度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过程,健康的细胞漂亮、美丽,能重生。这一过程中永远都充满了希望和发现,还有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的喜悦。

马文丽心底的阳光,照耀着她的学生。他们说她对人坦诚,无私,不会因为眼前利益而影响学生的前途,在工作需要和学生前途之间,她永远是选择后者,凭借她和先生在美国学术圈里良好的口碑,他们扶持推荐很多优秀学生出国深造,这些学生学有所成后又都回来了。遗传是神奇的DNA,爱国、感恩这些思想领域的DNA也遗传了,在学生身上重生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