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馆由韩伯禄创建

韩伯禄(Pierre Marie Heude,1836—1902)是一名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动物学家。又名韩德,字石贞,法国南特人。中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馆创始人。

他出生在伊勒-维莱讷省富热尔(Fougères)。1856年进入耶稣会,在1867年祝圣为神职人员。

他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来到上海,在徐家汇圣依纳爵堂(后称旧堂或老堂)任司铎。他精通物理、动植物诸学科。

次年,在天主堂东南隅创建徐家汇博物院,任主任。在以后长达30多年的时间内,即以此为基地,赴国内和远东各地,搜集动植物制成大量标本,如“鹿的头、野猪的脑壳和许多肉食兽类,以及两千多只鸟龟背甲,软体动物,贝壳等”,尤以糜鹿为最多。还设藏书楼,专收中西动植物科学书籍。博物院每日午后让人参观,不售门票,不取游资。

他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东亚自然史研究,广泛旅游于中国和东亚其他地区。

韩伯禄神甫原本对植物学研究感兴趣,但来到中国后不久就着手动物学方面的工作。他研究关注的第一批成果是软体动物。他首先沿水路在我国中部和东部采集,其中1868至1881年主要研究这一地区的淡水贝类,并于1876—1885年在巴黎出版了中国淡水贝类专著。1882年,在他撰写的《中华帝国自然历史研究专题》第1卷中又论述了我国的陆生贝类。

1881年,在其他一些传教士的配合下,韩伯禄在上海正式创办了徐家汇博物馆(le Musée de Zi-Ka-Wei)。由于徐家汇博物馆的大部分藏品是韩伯禄1868年以来的采集积累,因此不少文献认定徐家汇博物馆始创于1868年,应该说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是可以接受的。

徐家汇博物馆于同治十二年建馆,为中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馆(后来广为人知,但20世纪50年代被并入其他博物馆)。曾多次去江苏和安徽以及华中地区收集动物标本,为欧洲人前所未闻的动物命名。

1882年以后,韩伯禄主要研究东亚兽类的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同时也根据牙齿形态和骨骼结构开展了不同分类单元的比较形态学研究。光绪十八年(1892年)后,曾去菲律宾、苏门答腊、爪哇、摩鹿加和东南亚一带采集标本。光绪二十五年再次去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次年因劳累过度,病倒河内。

回沪后两年去世。

平生收藏的动植物标本数以千计,在当时远东首屈一指。

前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包遵彭编的《中国博物馆史》中云:“我国近代意义之博物馆的设立,始自同治七年(1868)法籍天主教神父赫特(Pierre Heude)在上海徐家汇创设之震旦博物馆,亦称徐家汇博物馆。”

20世纪30年代的震旦博物院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1868年法国耶稣会士P.厄德(汉名韩德,又名韩伯禄)在上海创办徐家汇自然博物院,藏品主要是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动植物标本,1930年以后划归同属耶稣会的震旦大学,改名为震旦博物院。”

遗著主要有:《南京地区河产贝类志》,《陆上软体动物志》、《哺乳类动物志》,以及《中华帝国自然史丛刊》等。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韩伯禄逝世后,由法国传教士柏永年(Frederic)继承其事业。民国20年(1931年)春并入吕班路(今重庆南路)震旦大学(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建博物馆,改名震旦博物馆,法文则称LeMuseeHeude(韩伯禄博物馆),以资纪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