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人数最多的文学社团是“南社”

1909年11月13日(农历十月十日),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等17人(其中14人为同盟会会员)聚首虎丘山塘街,表面上是浏览景色,实际上是到山塘张公祠内商议一件大事,就是成立一个联合全国知识分子开展反清斗争的团体,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

由于清廷严禁知识分子结社,而这个团体又以反清为宗旨,所以比较隐秘,而开会地点选张国维祠也是有深意的。柳亚子解释说:“它底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对北廷的标帜。”(《南社纪略》)

南社的成立、发起,立即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引起巨大反响,各地的知识分子中的进步精英纷纷加入南社,最多时有1183人,成为中国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文学社团。这个组织和同盟会在反清事业上互为犄角。

社员不仅创作大量激扬爱国热情、传播民主思想、振奋民族精神的诗文,而且积极投身到新闻传播工作中去,南社纪念馆“新闻英才”专题的介绍中有这样的记载:“南社中从事新闻报刊与出版事业的社员近200人之多,几乎囊括了辛亥革命前后几十种革命报刊的主编或主撰。他们主持的革命舆论阵地,遍布全国,响彻海外,开创了我国早期新闻出版事业的辉煌时期,其中有:

最早的革命报纸《中国日报》的记者冯自由;

连创《民呼》、《民吁》、《民立》三报的于右任;

《中国白话报》创始人林白水;被誉为‘新闻界全才’的邵飘萍;

创办‘世界新闻职业学校’的成舍我等等,都在近现代新闻发展史上留下了英名。”

此外还有创办《大汉报》等十多种报刊的陈去病、创办《复报》、《警报》的柳亚子,还有许多主笔、主编等,如陈布雷、张继、马君武、宁调元、范鸿仙、戴季陶等。他们用自己的笔开辟了宣传战线,起到了反抗专制、宣传共和、唤起民众的作用,被誉为辛亥革命的“宣传部”。

然而,南社并不仅仅全是文人用笔在战斗,许多人直接参加了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和后来的一些反袁、北伐等斗争。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飚先生)介绍说,其中有武昌首义元勋蔡济民和战时司令部司令黄兴、参谋长李书城、秘书长田桐;身先士卒率领民军攻打江南制造局的上海光复领导人陈其美;策动、协调新军起义、为“南京奠定,开国建勋”的范鸿仙、柏文蔚;率领革命党和军民逼迫程德全弃清而宣布江苏独立的张通典、张默君;云南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李根源;在浙江光复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沈钧儒、马叙伦;策动山东独立的蒋洗凡;广东北伐军司令姚雨平等等。

南社社员有20多人牺牲,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上,有30余位南社、新南社人物的身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