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白话报是江苏的《无锡白话报》

在清代,常州府所辖范围计有8县: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故常州史有“八邑名都”之称。本文所说的白话报,诞生于清代常州府所辖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

1898年5月1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二十一日),无锡县的民间报纸《无锡白话报》创刊这是江苏第一份近代报纸,也是我国创办最早、具有全国影响的白话报

创办人裘廷梁,馆址在无锡城内沙巷9号,由无锡萃新时务室承印。该报为16开线装本,用木刻活字和毛边纸印刷。初为5日刊,每期10多页。第5、6期合刊,改名《中国官音白话报》,以示并非仅在无锡发行,也不使用无锡方言,但人们习惯称其旧名《无锡白话报》。

此后每两期合出一册,每册28页,每月出版3册。栏目有上谕恭注、五大洲邮电杂录、中外纪闻、无锡新闻、海外奇闻等。此报宣传维新派主张,与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相始终,存世4个多月;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因慈禧太后阻挠而失败,是年10月6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白话报出版第27、28期合刊后停刊。

该报创办人裘廷梁(1857—1943),字葆良,后改名可桴,无锡人,1912年民国成立后移居上海。他是具有远见卓识的维新派思想家,我国近、现代提倡白话文的先驱。戊戌变法时期,他响应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维新主张,倡导新学,鼓吹变法图强。

他认为,“欲民智大启,必自广兴学校始。不得已而求其次,必自阅报始。”其时报纸都是文言文,“报安能人人而阅之,必自白话文始。”这是他创办白话报的缘由,目的是要使大众人人能看懂报纸,以灌输新知,开启民智。

他在发刊词《无锡白话报序》中阐明其新闻思想:“报分三大类:一演古,曰经曰史,取其足以扶翼孔教者,取其与西事相发明者;

二演今,取中外名撰述之已译已刻者,取泰西小说之有隽理者;

三演报,取中外近事,取西政西艺,取外人论说之足以药石我者。谈古述今,务撷其精;间涉诙谐,以博其趣。”所谓“演”,是把文言译成白话,如“演古”,有《孟子年谱》、《班昭女诫注释》等;“演今”,有《富国策》(英法思德著)、《俄皇彼得变法记》(英李提摩木著)、《日本变法记》、《泰西新史揽要》、《化学启蒙》、《万国公法》等;“演报”,有“中外纪闻”、“五大洲邮电杂录”等。综览各期报纸,三“演”中重在“演今”、“演报”。

裘廷梁为推广白话文体,还组织了“白话学会”,主张“救时之要图,莫要于文字革命”;提出官府文书应用白话文,学校应推行白话文体。他在第19、20期合刊的无锡白话报上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同时,刊载了无锡白话报馆《开办白话学会简明章程》。他的主张遭到旧文学派的反对。在戊戌年间,他曾与同为“梁溪七子”之一的同乡好友邓似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文言白话之争”,极言“崇白话而废文言”之必要,在无锡以至常州地区轰动一时,是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早的一场“文”、“白”之争。裘廷梁还致力于推行新式教育,开办了三等学堂、东林学堂等新学堂,聘请吴稚晖、俞仲还等任教师,并开办师范学校以培养师资,使本地区“旧习渐变,风气斯开”。

裘廷梁办报,重视团结社会人士,协助他办白话报的有无锡文人顾述之、吴荫阶、汪赞卿、丁仲祜、尤惜阴等。但他最得力的助手是其侄女裘毓芳,她才华出众,是中国第一位女报人,可惜英年早逝。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