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电影院是哈尔滨“奥连特”电影院

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电影院是哈尔滨“奥连特”电影院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果戈里大街393号的和平艺术电影院原称“奥连特”(也译作“敖连特”)电影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

这幢由沙俄的远东总督阿列克耶夫和阿贝里阔夫联手建造于1908年的二层电影院,在建筑设计当中犹太人却是主要的参与者。

(图:残存半壁的和平艺术电影院现状,摄于2012年)

奥连特电影院的造型有一种法国式的风度,特别是平顶式的穹隆顶是这种“法式味道”的主要“宣扬者”。而且,女儿墙上面的栏杆也是中国建筑上不常见的西式装饰,都挺好看的,甚至还有一点儿梦幻感。奥连特电影院的内部布局有点像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外人凭此可以想象出这家电影院昔日的金碧辉煌。不过,现在它已经落伍了。

不断有新的文献、档案、老照片发现,和专家的研究来将奥连特电影院的建造历史往前推。

《哈尔滨历史编年》的作者记述奥连特电影院开办于1908年。但据其近年的考证,再读由菲舍尔拍摄编辑的、1905年在莫斯科出版的俄文版《1987—1903年中铁路建筑画册》时,在第117页新市街(即南岗早期形成时的核心地区)商用私营建筑中豁然发现在建中的该建筑的老照片。

从图片说明中得知这是为某私人印刷厂建设的的房舍。从所在的新买卖街(后称义州街、奋斗路,现果戈里大街)的位置、楼的造型、对称式的布局和风格看,它就是奥连特电影院的前身。

从工程的总体进度看,当时楼体和立面装饰已基本竣工,主入口上面的方座穹顶已落成,楼左侧半面的门窗扇已装妥,楼侧的花式木栅栏已安装,竣工指日可待。从同一页相关图片中人物的着装判断,照片拍摄的时间应为1903年冬季,因此它最后的落成时间不会晚于1904年春天。

因此,电影院所在的建筑落成的时间比1908年还要早。

(图:1908年“热烈喝彩”电光影院在奥连特旅馆一楼开办)

奥连特影剧院的建筑1904年落成后是不是办了印刷厂,不得而知;奥连特旅馆是哪一年在此办起来的,也无稽可考。有关史料仅告诉我们,1908年,俄国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著名电影经理人М.Я.阿列克谢耶夫和Б.Н.阿维季科夫合伙,在新市街的新买卖街开办了一家电影院,当时命名为“热烈喝彩”电光影院。

从该作者搜集到的珍贵老照片看,奥连特旅馆和“热烈喝彩”电光影院仅占大楼的左侧一半,右侧则为古尔钦科和基斯洛夫“第一灌肠厂”、法国理发馆和理发用品店所占据。建筑主入口的上方挂着奥连特旅馆的招牌,“热烈喝彩”电光影院的牌匾被举到了屋顶。

一楼剧场外露天撑起了篷布,支起了围栏,剧场入口处似乎还挂着棉门帘。草创时期一切都显得仓促、简陋和古朴。看,乘四轮马车来的看客似乎在准备检票入场,门前站着的那位身着长衫头戴礼帽者倒像是个中国人。可见,当时能光顾外国电影院的中国人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寥若星辰、凤毛麟角。

“热烈喝彩”电光影院上映的主要是欧美默片,还专门放映着色影片。幕间休息时加演歌舞、乐队为无声片编配伴奏是该影院的首创,引起了观众极大兴趣,也为其他电影院纷纷效仿。

在1912年6月的一场大火中,旅馆、影院及整个大楼付之一炬。1913年2月2日,根据哈尔滨著名建筑设计师Ю.П.日丹诺夫的设计方案,大楼复建竣工,旅馆、影院重新开业。复建后的新楼体量、式样不变,屋顶添加了铁艺花饰的女儿墙,立面勾勒了线脚,窗上装点了饰物,宽大的橱窗展示着好莱坞明星的剧照,彰显了新艺术运动的建筑风格,又呈现了古典主义建筑的特征,显得更为豪华典雅、舒展浪漫。

由于俄语“热烈喝彩”读起来绕口,有些怪异,它又附属于奥连特旅馆,人们习惯地把它称为奥连特电影院。复建后该影院遂正式改称为“奥连特”电影院,并将醒目的字号镶嵌在立面上。该影院仍然坚持自己的特点,直接进口和放映欧美最新影片。查理-卓别林的早期作品《摩登时代》、《都市之光》等新片都曾在此演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21年,该影院还放映了М.Я.阿列克谢耶夫公司自己拍摄的哈尔滨俄侨东正教徒首次在松花江道里江段举行“洗礼祭”的纪录影片。自己人、周边事上了银幕,在哈尔滨引起了轰动。一时间,影院顾客盈门,新买卖街车马塞途。

“奥连特”是俄语外来语“东方”的意思,因此它一度有“东洋馆”之称,1955年,奥连特改称和平电影院,1989年又称和平艺术电影院。遗憾的是,1993年在城市改造中,它被肢解了。

如今,在哈尔滨比“奥连特电影院”年长的“科勃采夫法国电影院”、“皆克坦斯电影院”、“进步电影院”、“伊留季昂电影院”等均已寿终正寝,与它同龄的上海虹口大戏院也已灰飞烟灭,而和平艺术电影院仍残存半壁,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成为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记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