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县级市是广西宜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西,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和“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的诞生地。
全市辖16个乡镇210个村(社区),人口62万,总面积38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2万亩。境内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旅游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宜州山歌、渔鼓、彩调和桂剧享誉中外。宜州建制历史悠久,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建县以来,已历时2100多年,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明惠帝朱允文、地理学家徐霞客、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等历史名人曾留寓此地,留有山谷祠、山谷先生衣冠墓,石达开与部将唱和诗石刻,全国现存最早的五百罗汉号碑等众多文物古迹。抗战时期,浙江大学曾西迁至宜州办学。
近几年来,宜州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倾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打造“甜城”(蔗糖)、“丝绸城”,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004年,宜州被评为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17亿元,同比增长13.8%;财政收入4.4亿元,增长1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3亿元,增长42.8%;农民人均纯收入2967元,增长13.1%。
2005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位中,宜州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的第74位。在特色产业的培植过程中,桑蚕业发展尤为迅猛,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实现广大农民稳步增收的主要渠道。
2005年,宜州市桑园面积已突破18万亩,成为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县级市,全年养蚕量达70多万张,鲜茧产量2.93万吨,农民养蚕收入5.56亿元,农民人均养蚕收入1599元,约占全市农民人均总收入4787元的1/3。
随着蚕茧价格的不断飙升,“东桑西移”的加快,2006年,全市桑园面积锐增到23.5万亩,养蚕数达9万户38万人,占农村总户数的90%以上,农民养蚕收入7亿元以上,全市农民人均养蚕收入1300元左右,蚕农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