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个私人博物馆是北京观复博物馆

位于北京市的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1996年10月30日获政府批准成立,1997年1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文物专家马未都先生为创办人。

2004年实行理事会制。

该馆设有:瓷器馆、家具馆、油画馆、工艺馆、影像馆、门窗馆和多功能厅。

常年举办各类展览及讲座,开展鉴定和咨询业务。展览侧重开放形式,强调人与历史的沟通,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

2002年,马未都创办了全国首家私立博物馆分馆——观复博物馆杭州馆。2005年,创办观复博物馆厦门馆。

观复博物馆为公益性独立法人,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

生于1955年的马未都先生,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

他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逾千件。1

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在《收藏家》、《文物报》上发表,并参与编写《中国鼻烟壶珍赏》。

马未都的另一部专著《中国古代门窗》已经于2002年面世,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目前他又致力于关于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研究和整理。马未都还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马未都说收藏》。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建立是马未都多年的心愿。从1992年起,马未都便开始孕育这一计划并为之奔走,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10月,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终于获准成立了。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最早坐落在北京古老的文化街琉璃厂,展出面积约400平方米,陈列以明清传世 观复博物馆文物为主;除长年展出的古家具之外,还定期地策划组织专题展览,并举办文化交流讲座等活动。馆内的布置温馨而典雅,客厅、书房、卧室、茶室的布置,打破了人们成见里的冷冰冰的博物馆形象。整个馆内只有十多个玻璃展室,不断地更换着新的展览。

自1997年1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这里已举办了明末清初青花瓷器展、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展、明清箱匣展、宋辽金元古瓷展、观复小品展、海上怀旧展、食之美器——康雍乾青花瓷盘展、锤錾工巧——中国古代金属工艺展、中国古代门窗展、中国古建筑门窗及陈设展等十多个展览。1999年为配合世界建筑大会,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同建筑报合作,举办了中国古建筑门窗及陈设展,精美的展品和独特的展览设计给20万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0年伊始,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迁至朝内南小街,依然沿袭过去的展览方式和风格,力求将更好的展览展现给大家。馆内长年陈列中国古代传世精品文物,定期策划组织专题展览,举办文化交流讲座活动。

2004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迁至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总占地8亩,展览区及会员活动区2,800平方米;设有家具馆、陶瓷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工艺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实行会员制。

2007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更名为“观复博物馆”。马未都的心愿是使观复博物馆尽快社会 观复博物馆(二层)化、规范化,形成良好的运营的机制,并最终完整地留给社会。做到这点不能只靠个人的力量,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完成。2007年,观复博物馆正式实行理事会制,100名理事将一起为这项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成立填补了建国以来私立博物馆的空白。

“观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 观复博物馆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根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回归其本来自性。

“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观复”博物馆由此得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