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元宵诗由隋炀帝所写

早晨有点儿雨蒙蒙的,又像是雾霭一般。今晚会有月亮吗?今天是元宵节。元宵节里月亮当然是主角,没有月亮,会缺少很多的诗意。

宋代欧阳修写元宵夜的诗中就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佳句,把一个月亮融进了一段浪漫中,成为元宵夜的一帧经典画面。不是吗?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元宵之夜,如果没有月亮的陪伴,人们会陡增许多怅惘的。

古代描述元宵节的诗词比比皆是,采撷几枝,让它们引领着我们去感受一下古代的元宵节。

隋炀帝杨广写有《正月十五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这是中国最早描写元宵节的诗。诗曰:

法轮天下转,梵语天上来。灯楼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幡动黄金池,钟发琉璃台。

此时的洛阳,整个城市已经被点亮了吧,设灯于通衢,显然是便于游观赏玩,而这时的隋炀帝则登南楼观之,踌躇满志的咏唱出这首诗。

据记载:“隋炀帝大业二年正月十五日,在京都端门外大放炬火,光烛天地,绵延八里,列为戏场。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之外,自是每年以为常焉。”这里表述隋炀帝时期元宵节的奢华景象。隋炀帝以奢糜淫佚而著称,从大业二年始,隋炀帝每年都在正月十五日,设置歌舞场地,绵延八里,文武百官沿路搭起看棚,通宵达旦地观赏。这种阵势,可谓鸣鼓聒天,燎炬照地,撼人心魄。大业六年的元宵节,隋炀帝“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 其奢糜豪华,略见一斑。

唐代元宵节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包括有人说元宵节的名称也是这个时候固定下来的。从盛唐到晚唐,诗人辈出,其中咏吟元宵节的诗篇也很多,读来让我们如身临其境一般。

崔液在《上元夜》诗中吟到:

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是这样写的: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稹诗云:

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

李商隐说: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马隘通衢。

这些诗都描绘了元宵节的空前盛况,把节日的气氛、节庆的恢弘以及游人的兴致表达得完美无遗。据《大唐新语》和《两京新记》记载,唐代每年灯节这天晚上,长安城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原来那个时候京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晚上是不准随意出行走动的,叫做“金吾”,大概类似于今天的宵禁。而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开始开禁三天,于是,人们被压抑许久的激情便在这几天集中迸发出来,长安城内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官员们也放假三天,与民同乐,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游人仕女如织,欢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达旦的都在欢乐的气氛中度过。

词是唐宋时期新兴的文体,至宋时达到极盛。而宋朝元宵节盛境借着诗人的笔触,也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宋词中歌咏元宵节的很多,辛弃疾的名篇《元夕》把宋朝的元宵节渲染到了极致: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寥寥数语,借景说情,直抒胸臆。其中对节日气氛的描绘,既有韵味又有动感。温暖的春风竟自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星——应该是礼花如瀑般降落的景象吧?街上徜徉着宝马雕车,空中飘散着凤箫清音,各色各样的彩灯在夜色中回转翔舞,一派令人目不暇接的繁华热闹,引人入胜。

再看刘昌诗的《上元词》中的二首,就可进一步印证上元的气象是何等热烈不凡了:紫禁烟光一万重,五门金碧射晴空。 梨园羯鼓三千面,陆海鳌山十二峰。 香雾重,月华浓,露台仙仗彩云中。 朱栏画栋金泥幕,卷尽红莲十里风。 五日都无一日阴,往来车马闹如林。 葆真行到烛初上,丰乐游归夜已深。 人未散,月将沉,更期明夜到而今。 归来尚向灯前说,犹恨追游不称心。

刘昌诗是南宋官员,他所写的情景主要是东京元宵节的情景,以俯视的眼光演绎了自己眼中的元宵夜之美,让人感到了节日里如火山熔浆般的灼人热浪。

而像苏东坡的元宵词《蝶恋花·密州上元》以及李清照的元宵词《永遇乐》,却是借着元宵节之赋,排遣自己的郁闷和不快,抑或是抚慰自己心灵的创伤,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说宋代的元宵词,不能不提刘辰翁的《宝鼎现。春月》: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刘辰翁这首词是元宵感怀,为三叠长调,全词三片分写北宋、南宋及宋亡后三段不同时空的元宵节的情景。上片写北宋年间东京汴梁元宵灯节的盛况着重表现了昔日的繁荣景象,给人以富贵奢华的感觉。之后进入中片,以“父老犹记宣和事”一句启下,过渡到对南宋元宵的描写。至南宋,元宵的情景虽不能与先前盛时相比,但也有百来年的“承平”,因此南宋都城杭州元夜的情景,仍颇为值得怀念。下片以“断肠”二字总上挽下,写尽无限的哀愁,表现词人对大宋覆灭的悲伤。三叠的结构布局分别写出三个时代的元宵节场景。内在逻辑相扣,结构错落有致,是对宋代三百多年元宵的一个高度概括。

宋代元宵的盛况结束,宋词也日渐衰落,终为元曲所代替。

然而还是要回到今天。窗外已是不绝于耳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一点点累积起来,入夜后的城市,灯火辉煌,乐曲悠扬,游人如织,花团锦簇。礼花怒放,回旋着龙吟虎啸,箫笙管弦的气势。古老元宵节灯节,正是一番崭新的面目。在漫天飞舞的烟花里,在清脆的炮竹声中,赏读古人的元夜诗词,徜徉在古代的元宵节里,幽思飞穹宇,心境连千载,惬意!

作者:烟山散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