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是政论家王韬

2002年1月30日,中国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了2010年世博会的申办报告,内中有语云:“最早见识世博会的中国人名叫王韬,他亲历了一八六七年的巴黎世博会。”事实正是,王韬是参观世博会的第一个中国人,而且将世博会的盛况介绍给了国人。

王韬,江苏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人,生于1828年(道光八年),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论家、文学家。

此君出生于书香门第,博学多才又通晓西文西学,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受英国传教士麦都士的邀请,入上海墨海书馆编译西方书籍1862年(同治元年)10月因上书太平天国遭清廷缉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里亚各将儒家经典翻译成英文,促进了中华文化在西方的传播。

1867年(同治六年),王韬应里亚各之邀游历欧洲,乘轮船由港岛出发,历四十余天后,于2月下旬到达法国马赛,开始了他的欧洲之旅。

王韬将巴黎定为欧洲之旅首推重要的一站,前后停留了十多天,主要原因在于,当年4月1日,他所说的“博物大会”即第五届世博会将在巴黎揭幕。此前,他曾从香港报纸及里亚各等英国朋友口中,略知“博物大会”事,但苦于都在万里之外的欧美举办,无法亲临现场观瞻,而今身在巴黎,正是一饱眼福的天赐良机。

王韬在挤熙熙攘攘人丛中,耳闻目睹了世博会开幕盛况,请看他的游记:“开院之日,通国民人,列邦商贾,遐迩毕集,均许入而游览,来往无禁。”

他还追记了巴黎世博会工程浩大的会址建设:“盖此院之建,在一千八百六十六年,因将开设博物大会,特为万国陈设各物公所,二三年来竭资兴造,加意经营,日役工匠数千人,犹不暇给。经始于甲子(一八六四年),落成于丁卯(一八六七年)。”

这届世博会规模空前,场馆广多,王韬兴致勃勃“排日往游,领略殆遍”。

从王韬的游记,可知众多欧美国家参加了这届世博会,且有各国国王光临,场面盛大而又热闹:“是日欧洲各大国君主驾临游幸者,自法国外,有俄罗斯,有普鲁士,有土耳其,咸至其中,恣情鉴赏。”“一时物玩精奇,宸游怡畅,称盛集矣!”

他又称巴黎世博会为“聚珍大会”,是因为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瑰奇珍宝:“凡中外士商有瑰奇珍异之物,皆可入会,过关许免其税。于是怀宝者自远麇至,美不胜收……院内排列胪陈者,皆当世罕觏之珍,或有莫悉其名者……”

世博会如何评奖颁奖及受奖者的兴高采烈,王韬也有详细记载:法国国王特地选择任命了“博识宏览之大臣,细察详观,辨别其美恶,品评其高下,次第其等差。然后参定应赏多寡,编列人名,记以一牌,系于外。及颁赐之时,另委一大臣随牌所载,按次呼名,一一诣前祗受。得预斯列者,其名骤起,故受赉者无不以为荣。”

他乡遇亲人,王韬碰到了一个在巴黎世博会上演出广东戏班,还与班主交谈了一阵:知道他们深受欢迎,收入丰盈:“旗帜新鲜,冠服华丽,登台演剧,观者神移,日赢金钱无算。”

离开法国后,王韬渡过英吉利海峡,至英国首都伦敦旅游,游览了大英博物馆、圣保罗大教堂等名胜后,慕名参观了“水晶宫”。

“水晶宫”是第一届世博会主展馆,长四百九十米,宽一百一十七米,高三十三米,由八万一千平方米玻璃覆盖,整个建筑壮丽辉煌,通体透明,宽敞明亮,引世界各地参展者与参观者赞不绝口,哄动一时。伦敦第一届世博会闭幕后,作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代表性建筑的水晶宫,被保存了下来,也为世博会历史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纪念。王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玻璃巨室”──水晶宫,由于水晶宫宏大辽阔,一时看不尽看不够,故而前后参观了四天,每天早上前往,黄昏时回转,下面是他记录的水晶宫的形势、外观,及宫内各式建筑:“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丈。窗栏槛,悉玻璃也,日光注射,一片晶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必备……光怪陆离,奇幻不测,能令观者目眩神迷。”

王韬在欧洲游历期间,每到一个地方,均要将所见所闻及其观感一一记录下来,回国后,逐一整理成文,汇编成了《漫游随录》一书。他将亲历亲见巴黎世博会的内容编进了第二卷中,立篇名为“博物大观”,参观伦敦第一届世博会主体建筑水晶宫的见闻,列入同卷中“玻璃巨室”篇。

是王韬亲历亲见了世博会,并以笔墨记载出版,使国人了解世博会,向往世博会,拉近了中国与世博会的距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