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学究称谓开始于宋代

说起学究,许多中国人以为是指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为教书先生或教授之意。

在《水浒传》中,多处称吴用为“吴学究”,人们以为吴用的智取生辰纲以前教过书;加之在另外一些前人小说中往往亦有对秀才不第而教书的人称呼为“学究”者,便认为学究即教书先生的称谓。

其实并非如此。此称谓最早开始于宋代。

在宋代的贡举制度中,设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10科。学究即其中一科,为“学究一科”之简称,与古人所称之“通一经”相类。

各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各科考试的内容不同。学究考试内容为:《毛诗》对墨义50条,《论语》10条,《尔雅》、《孝经》共10条,《周易》25条,《尚书》25条。

凡录取者,即取得“有出身”资格,在朝廷除授官职时,可以获得较无出身的人优厚的待遇。

取得学究出身后,可以在中等的州担任州的判官、司参军,或者到上等县里担任县的主簿、县尉等起码品级(皆为从九品)的官职。可见对吴用称呼为“学究”,乃是当时人出于一种尊敬,而并不是教书先生的专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