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女人是秦宣太后

孟尝君赶到函谷关时,已是半夜,照规矩是要清早鸡鸣之时才能开关放行。眼见前边大关挡道,后边追兵将至,孟尝君手下又一位奇人学起了鸡打鸣。士兵本来就困,听到鸡叫,也分不清是何时辰,以为天快亮了,立即开门放行。孟尝君大喜带着人马逃出了秦国。

其实孟尝君来齐国本来是秦宣太后的建议,让秦国可以多一个贤士,没想到让自己的儿子秦昭襄王给办砸了,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但是我们丝毫不能怀疑这位太后的眼光,因为如果能重用孟尝君,他带来的绝不只是他个人的智慧,而是一个可以称得上完美的团队。这支团队如果在秦昭襄王的时期就归秦国拥有,秦统一六国的步伐很可能会更快一些。但是可惜,秦昭襄王没有母亲那样的眼光和见识。同样可惜的是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既没有在秦国发生作用,也没有在齐国被重用。

复杂的情感

在历史上我们看到的秦宣太后是一个复杂的女人,我们也同样能看到这个强势女人背后的那种平凡的情感。

著名演员王姬曾经在自己的书中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秦宣太后的人生是很难的,她年轻守寡,又独立支撑起了大秦帝国,当一切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她感到了寂寞。寂寞是人最大的天敌,人为什么害怕死亡,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那种与生俱来的对寂寞的恐惧。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了秦宣太后这样的故事。匈奴的义渠王,归附服从了秦国,但是秦昭襄王继位后,前来朝贺的义渠王桀骜不驯,对秦昭襄王非常不屑,大有反叛之意。在这种情况下,外有六国,内政不稳,如果北方的匈奴再给自己点颜色看看,那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在此情形下,秦宣太后做出了一个让后人诟病很久的决定,私通义渠王。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夜情,而是那种长久意义上的牺牲,因为秦宣太后还为这位义渠王生了两个孩子。

这种关系维持了很久,当秦国再次强大的时候,秦宣太后开始对这位“情夫”下黑手了。首先她骗义渠王到了甘泉宫,这义渠王和秦宣太后做了几十年的情人,丝毫没有怀疑秦宣太后对自己的感情,可有些时候,感情是不可靠的。

等待义渠王的不再是温柔乡,而是鬼头刀。秦宣太后命令亲兵把这个在自己床上混了几十年的男人杀了,她和他没有感情,也没有任何的情义,而他们所生的那两个孩子,在历史上也没有任何记载。《聊斋》里有一个女人把和霸占自己恶霸所生的孩子摔死的故事,我不知道秦宣太后是不是这样的狠心?但是所有的历史记载都提到了一句话,“秦乃虎狼之国”,不知道这样的惨剧会不会发生?

自此秦国最后一个忧患被铲除,秦国把对匈奴的防线推到了长城一线,这下秦国可以腾下手来,把目标瞄准在统一中国上了。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故事挺特别,那就应该再听听下边的故事。

楚国进攻韩国,韩派使者去向秦国求救。韩国使者名叫尚靳,秦宣太后把他召到了跟前,说了一番话。这番话被日后的史家称为跃然“史”上的淫词滥语,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秦宣太后说得很明白,那就是对我有好处的我就干,对我没好处的我就不干,不过比喻的如此奸邪,而且跃然在《史记》之上,也真是世间罕见。

对于这件事情的解释,我只能用秦宣太后的寂寞和她对大秦帝国的那种责任感来解释,这两重感情在她的心中充斥着,交错着,起着各种化学反应,最终她的淫词,却也能化作一道政治符咒贴在了韩国的身上。

这就是最真实的秦宣太后。

退位

秦宣太后的辉煌是从她帮助儿子登基开始的,而秦宣太后的没落是从秦国的另一个能人开始,这个人叫范雎。

范雎有功吗?当然有,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就是他提出来的。范雎有过吗?当然有,名将白起长平之战后的退兵就是他一手导演的,如果白起一鼓作气,赵国早就被夷为平地了。但是人要看他的大处,从大处来说,范雎是对秦国和整个中国历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

比如,范雎入秦后,他马上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宣太后的弟弟和儿子们都太厉害了,厉害到秦昭襄王根本没有什么实权。

魏冉等“四贵”在秦国噎习惯了唯我独尊的生活,可此时一个来自魏国的小子,要彻底改变这一切了。

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派王稽出使魏国,来到了魏都。范雎的挚友郑安平听说秦使来到,认为这是范雎的好机会,便应聘做馆驿的仆役,找机会接近王稽。郑安平好不容易见到了王稽,说范雎是个能人,请求秦使见上一见。王稽同意了,因为任用六国的人才,一直都是秦国的传统。和范雎见面后,他顿时对范雎的才识胆气十分佩服,就将范郑二人都带回了秦国。

但是范雎到了秦国一直没有受到秦昭襄王的召见,不是秦昭襄王不想见他,是因为秦昭襄王压根就没有权力召见他,召见了,怕母亲不高兴。后来,魏冉带兵去攻打齐国的刚(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范雎利用这个机会向秦昭襄王上书。这次,他终于得到了秦昭襄王的召见。

范雎此时有很多话要说,但是他知道秦国现在并不在秦昭襄王手中,不敢贸然进言,秦昭襄王也知道这些,所以喝退了左右。

据《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范睢这才说道:“吕尚遇见文王,文王厚待吕尚,吕尚就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说了出来,所以文王取得了天下。我现在只不过是秦国的一个过客,跟王没有交情,而我现在要说的事牵涉您的骨肉之亲。我愿以一片忠心进说,但不知王的心是怎样的。我不是因为害怕不敢讲。我知道今天讲了明天就会被害,然而我无所畏惧。人都免不了要死,如果能够对秦国有些好处,这是我最大愿望。我所害怕的是我死了以后,天下的人不知我是尽忠而死。”

这几句话说得秦昭襄王很感动,便说道:“我有幸今天得见先生,事无大小,上至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生都说,不要怀疑我。”

范睢展开他的宏篇大论:“秦国地势险要,军队众多,军民勇敢,可以成就霸王的事业。但闭关十五年,不敢进兵山东,这是因为穰侯为秦谋不忠。”范雎毫不退让,矛头直指魏冉。他见秦昭襄王没有怒气,便接着说道:“穰侯越过韩魏去攻打齐国的刚、寿,这是失计。出兵少了,不能对齐国怎样。出兵多了,对秦国有害。今天秦跟邻国的关系都不怎么样。过去齐王南攻楚国,破军杀将,辟地千里,但是最后一寸土地也没有得到,齐国难道不想得地吗?形势不允许呀!各国看到齐国很疲惫,君臣不和,就兴兵伐齐,大破齐国。齐国所以大败,是因为伐楚而肥了韩魏,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敌人粮食啊。”

战略不对头就得改,范雎提出了最新的作战方案,这也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的作战方针。从此,范睢日益得到秦王的信任。

又过了几年,范雎又对秦昭襄王进言了,这次不是批评魏冉有战略性的失误了,而是直接告诉他,秦国很危险,危险的根源就是太后一党。

“我在山东时,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没有听说齐王。只听说秦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君,没听说有秦王。王是一国的首脑,国家大事由王决定,有生杀予夺的权威。今太后能够擅自行事,穰侯能够把持对外大权,华阳、高陵、泾阳君可以自行决断,这是秦国的‘四贵’。四贵的权势盛,国家就危险,大王的权力怎么能不倾覆,令怎么能从王出?有四贵,也就没有王了。崔杼、淖齿是齐国的臣,齐君被他们害死。李兑是赵国的臣,主父被困于沙丘,百日饿死。今秦国太后、穰侯专权,高陵、华阳、泾阳君为羽翼,这跟崔杼、淖齿、李兑有什么两样?今天秦国从有等级的官吏到诸大臣,以及王左右的人,都是属于相国魏冉的,王在朝廷是孤家寡人。我实在为王惶恐不安。再这样下去的话,拥有秦国的不会是王的子孙了。”

秦昭襄王被范雎打动了,他难道不知道这四贵很讨厌吗?虽然都是亲戚,但是也不能常常骑在秦王头上拉屎吧。秦昭襄王之所以没有采取行动,是因为他顾及自己的母亲,她为秦国付出的噎很多。

可现在秦国真的噎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秦国在商鞅之后一直设立郡县制,所以权力大多是掌握在秦王的手中,少有地方割据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就要在秦宣太后的威势下产生了。

所以秦昭襄王在范雎的劝说下,终于下定决心,把执政的秦宣太后轰下台,然后把“四贵”解散,让他们该干嘛干嘛去。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把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逐出关中,免掉穰侯相位,改用范睢为相,封为应侯(应在今河南宝丰县西南)。而在秦国执政四十一年的秦宣太后终于走下了政治舞台。

这对她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因为她太累了,这不应该是一个女人所承受的压力。

最后的花边新闻

秦宣太后给我们最后的印象,是《战国策》里对她的记载,这可以说是她给世人留下的最后的印象。

当“四贵”倒下后,秦宣太后也退出了政治舞台,秦昭襄王和范雎是怎么成功夺权的,史书上并没说,但是夺权的过程非常顺利,魏冉等人像是等着让秦昭襄王削藩一样,没有做任何的反抗。

为什么?大家想过吗?

我感觉这里边是秦宣太后的作用,因为“四贵”都与秦宣太后有着血缘关系,都是她最亲密的人,四贵在如此大的变故面前显示出了冷静,而秦昭襄王也并没有赶尽杀绝。这只能理解为秦昭襄王和母亲私下里达成了某种协议,能够让王权在和平的条件下过渡。秦宣太后办到了,她说服了自己的亲人,交出了他们手中的权力。包括她自己也要离开这个她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舞台。从这点上来说,秦宣太后配得上任何言语的称赞,因为她保存下的是秦国的实力。

退休的老人是寂寞的,秦宣太后当初有两种感情在自己的心中反复冲击,一种是寂寞难捱的女性情感,一种是对国家的责任感,现在对国家的那份感情淡了。而女性的情感上的空虚,自然就占领了她感情的高地。

秦宣太后有过很多情夫,但那大多数是为了政治需要,而此时她有了另一位情夫名叫魏丑夫。

公元前265年,秦昭王四十二年,大概七十多岁的宣太后病倒了,这离她离开政治舞台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她躺在病床上,自知时日无多,想着心爱的小情郎魏丑夫,于是宣太后传下命令:“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战国策》)

魏丑夫眼见得宣太后出了这么个主意,本来是想陪着这个老太太让她能给自己一点好处,现在倒好,要把小命搭上了,吓得他够呛,于是就去找大臣庸芮想办法。

庸芮便去求见太后,秦宣太后召见了他。面对噎奄奄一息的太后,庸芮说道:“听说您要让魏公子为您殉葬?如果人死后无知,那么您岂不是白白牺牲了心上人的性命?假如人死后有知,那么先王(秦惠文王)这几十年来,在地底下怒火噎积得够多的了,太后您去了阴世,补过还来不及,哪还有机会跟魏丑夫寻欢作乐?”秦宣太后应道:“善!”然后就打消了这个想法。我们不知道她这最后一个“善”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一句怨恨的反话,还是一句真心的忏悔,或是她根本不想再杀害无辜。我想这一切只有秦宣太后自己知道了。

秦昭王四十二年十月,秦宣太后薨,下葬在芷阳郦山。

很多人反驳说,秦始皇兵马俑不可能是给秦宣太后的陪葬,我要反问,为什么不可能呢?这个女人为秦国付出了太多太多,她一生没有做过一件糊涂事,即便是大家反感的事情,都没有造成恶果。就是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牺牲了自己亲族的利益,而把政权还给了儿子。所以,大秦帝国实际是由秦宣太后开创的,她是彻彻底底的历史缔造者,虽然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没有她就没有秦国的未来,这样的贡献岂是一座兵马俑随葬坑就能够与之匹配的吗?

当秦国统一六国,在历史记住了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想到过曾经有这样一位女人呢?

来源:《稗官女史》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