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佛殿是北京云居寺雷音洞

中国最早的佛殿是北京云居寺雷音洞

2012年9月22日,北京房山区云居寺景区文物部门对外发布,经过考察,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已经被认定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殿,建成时间是隋朝大业十二年(616),距今已有1396年。早于山西五台山现存的两座唐代佛殿。

房山云居寺雷音洞31年前曾因出土佛祖肉身舍利而轰动海内外

(图:专家们在雷音洞,摄于2012年9月)

2012年5月28日,房山区政府成立房山石经及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宿白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罗炤先生等大家带领多名学者,在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进行了测绘和调查。

经过4个月的考古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雷音洞不是一般性质的藏经洞,而是利用自然山洞、经过精密设计、人工构建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殿。最为难得的是,其现存95%的遗物均为初始构建之物。

雷音寺建设细节首次披露

隔绝了世间烟火的雷音洞洞内光线稍暗,进入顿感森森冷气袭人。壁上斑驳的石刻引人肃穆。考古专家就在这里公布了他们对于云居寺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雷音洞的建筑面积、构造特点和建造方式等细节,系首次向外界披露。

站在洞中央,罗炤老先生介绍说,雷音洞面积83.8平方米,呈不规则方形。洞的四壁皆为人工构建,内砌牢固的石衬墙,外镶石经版,共141块隋代刻经,5块元代补刻经版,刻经19种,无残经。“看,石经上的字迹排版多规整。显然僧人们在刻石经之前,已对刻经的数量和字数做了精密的计算。”

尽管整个雷音洞呈不规则方形,但洞大门的轴线和佛舍利地穴的轴线以及雷音洞正壁的轴线,有严格的对位关系。“这说明雷音洞在营建之前,经过精密的测量。四根千佛柱的几何中心点与佛舍利地穴的中心点重合。”罗炤说。

此外,专家介绍说,雷音洞的门、窗、柱、柱础、地面都是按照佛殿的形制建造的。同时,现有的文献,如:唐贞观年间的《冥报记》、唐开元年间金仙公主塔上的题记、元朝石经山碑刻的记载和20世纪30年代的照片等,也印证了雷音洞是一座利用自然山洞、经过精密设计、人工构建的佛殿。

近万斤佛柱“飞”上山成悬案

尽管对雷音洞做了4个月的详细调查,但是还有不少谜团专家没有解开。最大一桩悬案便是:雷音洞内四根巨大的千佛柱,是如何“飞”上山的?

这四根千佛柱上,共雕刻佛像1056尊。专家称遗迹显示,经版和四根千佛柱都是在山下预制打磨平整后再运到石经山上雕刻的。

然而问题是,四根千佛柱每根重约7000斤到8000斤。面对石经山崎岖、狭窄、陡峭的山路,古代先人是如何将四根庞然大物运至雷音洞的,考古专家们到目前也不得而知。

“即使在现代的技术条件下,除使用直升机吊上山,目前还难以想出其他的手段。”罗炤介绍说。

加固后的雷音洞将对外开放

“从雷音洞石经的性质和功能判断,它们是实用的、展示的,不是为了密封贮藏的,因此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藏经洞。”罗炤说,综合了几个月来的考古研究,专家最终做出这样的结论。

既然原本就是用来展示的,那么未来雷音洞是否能向社会开放?对此,云居寺文物管理部门称,雷音洞之前曾对外开放,后因文物加固关闭。未来加固完成后,将重新对外开放,但具体完工时间尚不能确定。

与雷音洞不同,云居寺石经山上的其他8个洞皆为封闭式,石经皆为正、背两面雕刻,并且密封洞中,房山石经开山祖师静琬特别留下题记:“世若有经,愿勿辄开”,“世若有经,愿勿出之”。

雷音洞内的石经属于僧俗信众信仰、修行常用,必备的经典,与日常宗教活动关系密切。而其他八个藏经洞的石经则不一样,它们主要是按照大藏经的部类次序雕刻的,是为防止后世佛经消失而准备的,所以全部密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