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构件最大最重的石梁桥是福建漳州江东桥

中国也是世界构件最大最重的石梁桥是福建漳州江东桥

以构造雄伟的巨大石梁闻名于世,而被《世界之最》列为世界最大最重构件的石梁桥——江东桥,是一座以花岗岩筑成的多孔梁式石桥,位于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城东约16公里处,龙文区榜山镇马崎村东。至今约有800年历史。

江东桥,原名“虎渡桥”、“通济桥”,横跨于九龙江的北溪下游与西溪交汇入海处。此段溪流,古称“柳营江”,原是通津的渡口。此处江宽流急,波涛汹涌,两岸峻岭对峙,万壑并趋,地势十分险要。古称“三省通衢”“八闽重镇”。

(图:漳州江东桥,摄于2011年)

宋代郡守黄朴所著的《虎渡桥记》中记述:“渡当溪海之交,飘风时至,篙师难之。”陈让也在《重修虎渡桥记》中描述江东水:“东奔如雷霆,入地深不可测,则立址于重涛悍流之中,似非天匠鬼工,莫能措手。”此为宋代的历史记载,说明了在此地势十分险要的江中,先民们架桥工程之艰险。据《读史方舆纪要》中称:“江南石桥,虎渡第一”。

南宋绍熙年间(西元1190年─西元1194年)郡守赵逖伯以“联舟”的方式建造浮桥,开创在此处造桥的历史。浮桥总长280米。但此种浮桥,颠簸摇荡,过桥行人通行不易,且极易受风雨摧毁损坏。

嘉定七年(西元1214年)郡守庄夏,于浮桥处垒石为墩,上架予木梁来建造木桥。据说在垒砌石墩时,因水深流急,石块往往被冲散,桥墩屡建不稳。建桥的工匠一日见猛虎负子渡江,在一处急流处梢停后,安然渡江。工匠见景忽悟,于是循虎径游踪,进行勘探,发现水下有石阜,选此地为建桥处,以取得水中礁石堆垒建筑桥墩,才使得桥墩坚固,再于其上铺梁成桥,并以木、瓦盖顶,以保护桥面。当时命名“通济桥”,又称“虎渡桥”。 另一说法是,名为“虎渡桥”是因“在郡之寅方”寅属虎,故称为“虎渡”。

宋理宗嘉熙元年(西元1237年)木桥毁于大火之中。漳州郡守李韶倡议改建石桥,并捐献50万金钱。吏部尚书又拨库银万缗,同时发动廷睿和尚师徒四处摹化。历时三年二个月,才完成石桥的建造。至此,虎渡桥稳定屹立数百年。

江东桥最早的记载来自《虎渡桥记》,其中道:“其长三千尺,址高百尺,酾水一十五道,梁之垮于址五十有八,长八十尺,广博皆六尺有奇。东西结亭以憩往来者。”

石墩石梁桥的江东桥,桥墩以条石交错叠砌,长11.4米,宽5.3米,呈上大下小的舟形,侧面呈弧形,此形式的桥墩在中国很少见。墩上石梁巨大,大都在百吨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根石梁,长22米,宽1.7米,厚1.9米,重达200余吨,是全中国以至世界构件最大最重的石桥梁。

桥墩间每跨以5条石梁板铺成桥面,每条石梁板长22至23米、宽1.15至1.2米、厚1.3米至1.4米不等,重达120吨左右。

江东桥自建桥以来,历时800年,几经兴废。后经元、明、清各代,石桥屡毁屡修,就有十余次之多。至今宋代古桥遗址建筑的巨大石梁,保留有5座桥墩和三跨桥面,仅存的两处:一处在第二、三个桥墩之间,存留三块巨石;另一处在第四、五个桥墩之间,有巨石两块。仅余有三墩间的两道,可以从桥底下看到。残长只剩100.35米。

由于历史上多次战火的破坏和改建修复,特别是西元1969年加高重建,以钢筋混凝土路面代替原来的石条桥板梁,江东桥已经面目全非,再也无法看出一代古桥的风采。

今存旧桥基三墩二道,每道石梁重达200吨,在古代,要以人工开采、架运如此巨大石梁,宋代先民们用什么办法、何种工具,将如此巨大的石梁运至江边并架上桥墩,其难度是难以想像的。

据现代材料力学计算,这些石梁在自重作用下,已达其抗拉极限的十之八九,如果,计算不精准,长度再长些,就会在自重作用下断裂,精密的运算,至今还是桥梁史上的难解之谜。

在中国桥梁史上,这座建筑技术极有成就的石桥久负盛名,并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显著地位。如今巨大石梁仍稳架桥墩之上,成为一大奇观,吸引了中外不少著名科学家和桥梁建筑专家前来考察研究。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亲临考察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文评价:“在中国的其它地方和国外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由此足见宋代先民对于石件的采料、加工和运装等工技,超越现代科技的神奇技能,充分显示宋代先民在石建筑方面的高超技艺与宏大气魄,为中外建桥史上的一大奇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