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园艺大师是唐代的宋单父

“牡丹”在中国隋唐时期第一次有了单独的名字“牡丹”而载入典册,当时人们大量繁育牡丹品种,上至宫廷,下到民间,堪为艳绝一时的“国花”。

随着唐代人们观赏牡丹的风气日盛,民间也开始出现专门培育牡丹的人。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宋单父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栽培牡丹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柳宗元在《龙城录》中记载:“洛人宋单父,字仲儒,善吟诗,亦能种艺术。凡牡丹变色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上皇(唐玄宗)召至骊山,树花万本,色样各不同,赐金千余两。内人皆呼为‘花师’,亦幻世之绝艺也。”

宋单父是洛阳人,善吟诗,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泥腿子”花匠。他培育出的牡丹,能“变色千种,红白斗色”,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个奇迹。唐玄宗知道洛阳有这么一个奇人,便慕名请他到骊山栽植牡丹。宋单父在骊山上栽了上万株牡丹,形态颜色各不相同,被尊为一代“花师”,获赐黄金千余两。

作为唐代著名的牡丹栽培专家,宋单父为牡丹的培育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园艺大师。可惜他拥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却无著作传世。

牡丹的栽培演变,经过了“四色变而成百色”、“花从单叶成千叶”等漫长的过程。唐时牡丹颜色、种类都已增多,并出现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如《酉阳杂俎》记载:“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

两宋时期,牡丹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花师通常用嫁接的方法固定变异,“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新品种不断出现,以致牡丹“不接则不佳”。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就记载了一个叫“门园子”的人,他是宋代一位牡丹接花高手,富豪人家都请他嫁接牡丹,秋天嫁接,到来年春天花开再付钱,接活一株,价值五千。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如今,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丰富,花开时节,赏花者络绎不绝。对那些为此付出过无数心血的花师来说,这应是最值得欣慰的事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