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画城市“斑马线”是1978年的北京

1978年5月,北京先行改革人行横道线,将三角形人行横道线改为条纹式人行横道线,俗称人行横道“斑马线”。

人行横道的标志最早出现于二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当时,意大利的庞贝城区的一些街道上,人、马、车混行,交通经常堵塞,事故不断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初人们把人行道加高,与车和马行驶的道路分开,然后又在接近路口的地方横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行人横过马路的标志。

行人可以踩着跳石穿过马路,而马车的车轮刚好能从两块跳石之间通过。 到了19世纪,汽车代替了马车,无论是速度还是危险性,都大大增加了,笨重的跳石已经不适用了。

1850年前后,经过多次试验,在英国伦敦的街道上,首先出现了像现在这样的人行横道线。由于它洁白、醒目,看上去很像斑马身上的一道道斑纹,因此又称“斑马线”。

许多国家都在邮票上以不同形式来展示“斑马线”。我国邮票上出现人行横道画面最早在1981年5月2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全国安全月纪念邮票,其中(4—3)枚“交通安全”所表现的便是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线的情景。人行横道线为人们行走于城市提供了一条安全通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