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洋厂长是英国人马格里

李鸿章在晚清权臣中是一个洋务派代表人物。他一方面借洋兵之力“助剿”太平军,另一方面酝酿创办自己的兵工厂,以使他的淮军战斗力大大提高。
英国人马格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随英军来华,在陆军第九十九联队担任军医,后来加入淮军,当上了外籍“教习”(教官)。

马格里向李鸿章建议,中国应建立自己的军火工业。这迎合了李鸿章的想法,但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军火工业的基础,李鸿章感到无从下手,于是马格里毛遂自荐,带领工匠,以手工方式进行试制。

他土法上马,用粘土自造了一个熔化炉,使用简陋的工具和设备造出了一些炮弹、药引、炮门纸管自来火。经过试用,证明质量尚可。李鸿章遂授权马格里雇用50名工人,在淞江县的一个庙宇里筹建上海洋炮局。

上海洋炮局于1863年4月建成。草创的上海洋炮局设备十分简陋,还招募外国工匠,由香港购办造炮器具。创业伊始,李鸿章就确立了由洋人、国人分别管理工厂的两种模式。李鸿章令参将韩殿甲督率中国工匠学习洋工匠的技艺,并将炮局分为3个分厂,由马格里和中国官吏刘佐禹共同领导1个分厂,另2个分厂由韩殿甲、丁日昌分别领导。马格里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第一位外籍厂长

1863年底,上海洋炮局也迁至苏州,改称苏州洋炮局。正巧此时发生了“阿思本舰队事件”,该舰队后被勒令回国。当时该舰队有一套制造、维修军火的机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化铁炉、铁水包和各种机床等,号称“水上兵工厂”,马格里便怂恿李鸿章买下这套设备,以扩充洋炮局的家当。李鸿章准许马格里以私人团体的名义购买了这一整套设备。

马格里安装使用这套设备后,该厂成为江苏省、也是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并具有机械化生产能力的企业。马格里深感李鸿章的知遇之恩和清廷的厚赏,娶了太平军叛将、原太平天国“纳王”的公主为妻,生有3子1女。他的子女后来回到英国成家立业,马格里的长子还起了一个寓意子承父业的名字“马继业”,曾任英国驻中国新疆喀什的领事。

马格里的成果日益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1859年,英法联军侵略天津大沽口时,清军初战告捷,军需部门即下令由火器营依样仿造缴获的洋枪洋炮。1865年4月28日,清政府从火器营中曾研究过洋枪洋炮的兵弁中挑选了48名学员,派往苏州洋炮局,师从洋人学习技艺。这些学员后来成为清政府军工企业的骨干。

1865年夏,江苏巡抚李鸿章晋升为代理两江总督,并将苏州洋炮局马格里分厂的人员、设备一同迁去。经过1年多的扩建,一个规模更大的兵工厂――金陵机器制造局矗立在南京瓷塔山。该厂的机械化程度及生产力水平在当时的中国堪称一流。厂里的全部机器已实现蒸汽动力化。厂里能制造各种口径的炮,还有炮车、炮弹、枪子,以及各种军用品,以及数不清的铜帽。该局初有工人400余人,后来增加到1200人。

1866年10月,李鸿章奉调北上围剿捻军,他以该局的经费是由淮军军需款项下筹拨等理由,继续掌握该局人事和经营。金陵制造局产品很大部分仍供应淮军,以及用来建设天津大沽口等直隶沿海国防设施。

李鸿章对马格里非常宠信,授予他总揽全局的“督办”大权,地位在中国“总办”刘佐禹之上;给予他丰厚的薪水。另拔款2000两白银为之建豪华私人别墅,特许他拥有一支公费开支的十多人的私人卫队。马格里知恩图报,为了扩大产品品种、赶上国外水平,他亲手组织试制火箭等新式武器并获得成功。1870年,金陵制造局增设火箭分局,将霍尔火箭正式投产。1872年10月,李鸿章召马格里到天津,支持金陵制造局的发展规划,马格里提出到欧洲考察及采办设备、原材料的要求,也得到李鸿章的批准。

1873年9月,马格里开始了欧洲之行。他去了法国、奥地利,参观了国际博览会的军事馆,考察了英国的钢铁厂和军工厂,与机器和金属材料出口商签订了合同。1874年3月,马格里回到中国,用购回的外国设备扩建了金陵制造局,下设金属切削加工、翻砂厂(铸造)、熟铁(锻压)、木作厂(木模、木工)各2个,并辖有火药局、火箭分局、水雷局等等,规模仅次于上海江南制造局,以生产的枪炮、弹药的种类多、品种全而闻名。

随着金陵制造局的发展,马格里越来越专横跋扈,他垄断技术、欺辱中国人、乱开支,出国考察时大肆挥霍公款。1874年11月,李鸿章为制约马格里,任命郭道直为“总办”,使中国总办增为2名,同时将马格里的地位降为“外国指导”。1875年5月19日,金陵制造局发生一起恶性事故,3名工匠当场被炸死。7月7日,李鸿章撤去马格里在金陵制造局的职务,但念他效劳洋务有功,将他推荐给中国派驻英国的公使郭嵩焘当顾问(一说是当秘书)。1876年,马格里随郭嵩焘到伦敦任职,1906年在英国逝世。

作为中国第一位洋厂长,马格里在华服务军工企业12年,时代的机遇使他扮演了中西之间军火生产掮客的角色。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