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敢第一个在媒体上公开艾滋病身份的是刘子亮
2001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这一天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台大型公益晚会《飘动的红丝带》。在晚会上,主持人倪萍牵着一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刘子亮的手从幕后走向台前,随后刘子亮的妻子也从幕后走出来,一起站在了观众面前。作为中国当时60万艾滋病感染者中的一个,他是公开面对媒体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的第一人。
晴天霹雳――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
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刘子亮来说,艾滋病三个字似乎离他很远很远,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感染上艾滋病的病毒。可是就在他30岁那年,这一切成了现实。
那是1998年,刘子亮在天津一个工地上打工,同他一起打工的还有很多同村的老乡。8月的一天,建筑公司发起一场义务献血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献血。刘子亮想献一次血也没什么坏处,就去报了名。
例行检查的化验结果很快出来了,刘子亮被查出感染艾滋病病毒,不能参加献血。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一下子将刘子亮击懵了。他只听说过外国人有艾滋病病毒,而且艾滋病挺厉害,会死人。现在突然听医生说自己成了艾滋病感染者,他心里充满了恐惧,怎么也无法将“艾滋病”三个字同自己联系起来。
在医生的帮助下,刘子亮开始回忆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径。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从来没有输过血,没有拔过牙,也没有去过淫秽场所,惟一一次有可能感染是在1995年前妻死的那一年,他去卖过血。
“这就对了”,医生说“是那种把血浆留下,血球输回体内的采血方式吗?”
刘子亮点头表示认可,他的记忆颤抖着闪回到了1995年那几次可怕的卖血经历
妻子卧病一年多后走了,撇下一双儿女和一座家徒四壁的空房。大年将近,走在集市上的刘子亮看见一群人围成一堆正在“献血”,一打听每个“献血” 的人都能领到“营养费”。刘子亮不知道这是一些“血头”在进行非法采血,他想,何不赚点钱回去给孩子买吃的呢?于是,他一捋袖子挤进了人群。
后来,他又陆续去卖过3次血,总共得到了240元钱。
卖血后刘子亮一直没感到什么不适,他躬耕农田,打理家务,抚养孩子,继而在1996年年底又娶妻迎亲……
直到1998年在医生的反复启发和询问下,刘子亮才猛然意识到正是当年卖血的决定将自己推向了绝境。同许多其他艾滋病感染者的经历一样,对相关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刘子亮自我保护意识的低下。当他明白这一切时,这个憨厚的农民陷入了深深的痛悔之中。
害怕被抓 刘子亮匆匆 “逃”回老家
“刘子亮得了艾滋病”的消息几乎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工地。与此同时,一种莫名的恐怖气氛也笼罩在了工地上。工友们纷纷传说艾滋病如何厉害,看一眼就会传染,刘子亮也仿佛听人说过,政府会把艾滋病感染者控制起来。这些看起来荒诞不经的谣言,当时却让他感到极度害怕和无助,害怕像囚犯那样被抓起来。这时,他第一个想到的是远在河南的老家。当心底的安全感荡然无存时,家是能安慰他,让他感到安全的最后一方阵地了,于是,他背着工友黯然离开了天津。
就在刘子亮乘车回老家的时候,他得了艾滋病的消息已先他一步传回了村子。同在工地上打工的老乡纷纷往家里打电话,警告家人不要与刘子亮接触,以免被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刘子亮在家乡没有找到他所期盼的那份安全感,相反,他把孤独和灾难引进了家门。
回家不久,刘子亮去村口小店买烟,钱递了过去人家不敢接,谎称没有货,但他明明看见货架上摆着他想买的烟。联想到几天来处处碰壁的经历,他意识到乡亲们都在有意躲着自己。当地人有去公共浴室洗澡的习惯,像往常一样,刘子亮的妻子带着衣物来到镇上的一家澡堂前,交钱准备进门。但这一次她被拦住了,老板以几乎哀求的口吻对她说:“你去别的地方洗吧,我还要做生意呢,你一来,我的店就得关门了。”
类似的情况不断从妻子、儿女那儿传过来,一家人都成了人们不敢接近的对象。刘家残破的小屋就像漂浮在村子里的一座孤岛,没有人敢冒死去岛上坐坐,生活在岛上的人们也不会被邀请去其他地方做客。
一连几年时间,孤独统治着这一家人的主要生活。
伴随孤独而来的是工作和生活的不便。由于租不到农用机械,地里的庄稼都是刘子亮和妻子一锄一锄种下去的,农忙时节常常因为效率太低而误了播种或收获的时节。
在无奈的风浪中颠簸,刘子亮一家期待着生活和命运的改变。
北京来人专程拥抱刘子亮
2001年11月,一台为“世界艾滋病宣传日”准备的大型公益晚会正在紧张地筹备之中。为了纠正人们对艾滋病病人的偏见和误解,导演们正在寻找一个敢于在晚会上公开露面的艾滋病感染者,现身说法。但是这个任务不好完成,一是手头可以找到艾滋病感染者不多,二是艾滋病感染者对这种事避之唯恐不及,更别提到中央电视台的晚会上去公开自己的身份了。导演组联系了不少人都没有成功。
一个偶然的机会,晚会导演知道了刘子亮的情况,他们与他取得了联系。出乎意料的是,刘子亮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一口回绝这次邀请,他答应考虑考虑。
此时的刘子亮,正在为家庭的重重困难而发愁。自从1998年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以来,除了种地家里就没有任何其他的经济收入,眼看着孩子上学都困难了,自己却不能出去打工,他心中忧心如焚。
刘子亮犹豫不决的态度让导演们感到这是一个深受病魔和误解折磨的感染者,如果能让他把这种感受说出来,对消除人们的偏见和误解将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随后的几次交流中,晚会导演们表示他的处境也是所有艾滋病感染者共同的处境,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对感染者的盲目恐惧感,希望他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为消除这些误解出力。至于他的困难处境,大家会尽力帮助他摆脱困境,同时去北京做节目还可给予少量的劳务费。
细想这些建议,刘子亮有些动心,毕竟他太渴望人们的理解和帮助了,而旦对他来说生活正好需要一些改变。但一想到自己在村里暴露感染者身份以后的遭遇,刘子亮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在晚会上出场的请求。
他想,一旦站出来,全社会的人都认识了自己,以后找工作千什么事难免要碰钉子,再说,要是别人认出来孩子以后怎么办呢?无论如何不能再给孩子找罪受了。
与刘子亮的合作眼看着就没有希望了,晚会导演组准备放弃。就在这时,有一件事改变了整个故事的结局。
2001年11月的一天,一批热心预防艾滋病公益宣传的人驱车到达刘子亮的家乡,他们千里迢迢从北京赶来看望一个艾滋病感染者,立即引起了当地村民们的极大兴趣。
刘子亮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天的情形。
一大早,他到村口高兴地把客人领到自己的家里,他家的小院里聚集了好多看热闹的村民。当着村民们的面,北京某医院院长朱明等人同刘子亮握手、拥抱,同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以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对艾滋病人不必盲目恐惧,一些日常性的接触不会被感染。接着,他们又拿出准备好的宣传资料散发给乡亲们看,朱明拉着刘子亮的手说:“你不要怕,即使别人不理你,我永远是你的好朋友,会支持你、帮助你的。”一些朴实的老乡一看首都北京来了这么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和刘子亮又是握手又是拥抱,他们想,这些人难道就不要命了?他们不怕,应该不会有啥事。所以这次行动在当地的影响很好。
刘子亮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对在场的所有人说:“既然得了这个病,也没什么可怕的,死并不是最可怕的,最怕的就是大家不理解,我感到那太孤独了,太寂寞了。我太需要别人的理解了,其实并不需要大家给我什么东西,只是希望少一点歧视,让我能正常地劳动、生活,我觉得这就够了。”
在大家的关心和鼓励下,刘子亮坚定了从幕后走出来的决心。2001年12月1日,他终于带着对自身遭遇的深刻体会同妻子一起出现在《飘动的红丝带》晚会上,他的出场博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但观众朋友可能已经发现在晚会上刘子亮还戴着墨镜,所用名字也是化名,而在随后多家媒体的跟踪报道中,他摘下了墨镜,公开使用自己的真名“刘子亮”。这个细小的变化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晚会录制时大家对刘子亮公开亮相后可能受到的影响没有把握,刘子亮本人也有这方面的担心,但是在晚会上给台上人员脸上打上“马赛克”显然又不行,最后大家出了一个两全之策――给刘子亮和妻子一人戴上一副宽边大墨镜。
节目播出后,从幕后走出来的刘子亮并没有感到孤独。在他逗留北京期间,北京市新兴医院把他接到医院,并安排他们一家到相关专科医院作全面的检查。正在北京访问的莱索托总统夫人和前国家卫生部张文康部长等人专程到医院看望了他。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濮存听在新兴医院与刘子亮手拉着手对在场的记者说.“你看,与艾滋病人一起握手没有问题,一起生活没有问题,一起工作没有问题,为什么要歧视他们?为什么要排斥他们呢?子亮你第一个站出来,我很敬佩你的勇气,而且我愿意尽全力帮助你,今后如果有谁再歧视你,你告诉我,我找他去。”所有人哈哈大笑,气氛热烈而轻松。
面对众多热心关心和帮助他的人,刘子亮感到自己再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于是主动摘下了墨镜,霹出了真名,坦然面对媒体,面对投向他的每一对目光,无论这目光是真诚、是好奇或是质疑。
就在刘子亮一家离开北京时从北京市佑安医院传来消息,刘子亮的妻子儿女经全面检查没有发现被感染,这无疑是一个令刘子亮倍感欣慰的好消息。
走出阴霾 开拓强者生存的道路
走出村庄,走出自己,走上屏幕,走向媒体,是刘子亮代表所有艾滋病感染者向前迈出的一步,但他并没有就此停下来。2002年2月28日,刘子亮和一直帮助他的朱明一起从北京出发,开始了他们酝酿已久的“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筑起民间防线”自行车万里行,计划途经天津、济南、南京等地,最后将到达上海,沿途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
3月7日上午,朱明和刘子亮一行人出现在济南电视台《泉城夜话》节目演播现场。当在座的观众对刘子亮的勇气报以热烈掌声的时候,刘子亮说:“社会给予我的关心和鼓励太多了,我无以回报。在北京刚出发时,路边一位中年男士曾经热情地鼓励我要勇敢地活下去。我要用我的亲身经历,为所有的艾滋病患者和所有健康的人们讲述和我有关的故事――痛苦的、辛酸的、幸福的,这便是我活下去的意义。”
刘子亮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们的万里行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对他表示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和他握手、合影。尽管一路艰辛,但是刘子亮却说,“这是我人生中最为明亮的一刻。”
一位艾滋病患者在网上留言说:“当那一天,所有的艾滋病病人都可以站在阳光下,平等地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自由,享受家人和朋友的关心与鼓励,重新鼓起勇气,坦然面对命运的安排,那一天就是人类成功防治艾滋病的节日。”
从第一步走出来,戴着墨镜,到最后摘掉墨镜公开使用自己的真名,刘子亮完成了一个从普通农民到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从孤独的艾滋病感染者到反抗世俗偏见的勇土的“涅檠”,虽然他脚下的路仍然曲折而漫长,但可以肯定,他将不再孤独,不再害怕,因为这是一场勇敢者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