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部遭禁的小说是《腹地》
王林感到气愤。根据作家、《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的回忆,王林曾专门去找周扬:“我这是在日本鬼子的炮楼下写的小说,你看了没有?”但于事无补。
“她哈哈大笑,我浑身打冷战”
这次名为批评实为批判的事件,是王林命运的拐点。此后,他因为这部小说一共写过8次检查。
“同志们帮我认识了我在创作上的主要错误,是严重的自然主义倾向。……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我在写完长篇小说《腹地》一年多以后到北岳区整风才正式看到的。”
这篇写于1952年3月27日的检查,无意间道出了小说被批判的根源。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文艺作品的判断标准。根据这一标准,《腹地》中对党的基层状况的真实描写被批判为“自然主义”“暴露黑暗”。
但王林并不认为自己的这部小说“暴露黑暗”。因为,无论从主题抑或内容上,这都是一部“光明战胜黑暗”的作品。
“对于对他的批判,虽然我父亲心里从来没服气过,但是他从来也没有怀疑过毛泽东提出的文艺思想。他总想怎么改造自己,怎么跟上新的文艺思想。这很代表他们那一代人的想法。”王端阳指着父亲的日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王林一直关注着形势的发展。1952年,先后任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张子善因贪污罪被执行死刑。“刘青山、张子善一抓,我父亲就觉得这实际生活中比我小说写的还黑暗啊,这都可以说,我的小说就可以没问题了啊。他就要给中央写信啊等等。”王端阳回忆。
王林1953年3月的日记中写道:“刘青山从12岁当长工,参加了党……抗日后一贯英勇坚定……因党内民主生活不足使这些好干部走上了可耻道路,我不能不感到异常沉痛!同时我又觉得《腹地》所被动反映出来的这个问题,长期被误认为‘暴露黑暗’而感到异常沉痛!”
王林决定上书中央。4月22日,他写下了《给毛主席书》和《对〈腹地〉新的检讨和辩护》。在当天的日记里,他用三个叹号为自己打气:“信是发出了!毛主席不会再犯官僚主义的!这是一线曙光!”
三个月后,王林终于等来了一封中宣部的回信。信中写道:“这种问题完全可以在作家中间进行公开讨论。经我们提议,全国文协创作委员会准备在最近召集专门的座谈会谈论你的小说《腹地》,我们并提议届时请你本人参加讨论。”
很快,文协内刊《创作通讯》上刊登了准备召开《腹地》讨论会的消息。王林“喜出望外”,天天盼着这个座谈会。
但再无下文。后来王林才得知,所谓中宣部的回信,只是“一个秘书看了看就回了信”。
1953年夏,王林在北戴河遇到《文艺报》主编丁玲。丁玲问他:“《腹地》为什么不出版了?”王林没好气地说:“不是给你们《文艺报》批评得书店不再给出了?”
丁玲说:“国营书店不给出,拿到私营书店出!”王林回了一句:“我多少还有点共产党员的自尊心!”
丁玲告诉王林:“企霞同志那篇文章发表的时候,我虽在《文艺报》当主编,但是我没看过《腹地》。”王林惊讶地问原因。丁玲说:“我听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我怕卷入漩涡!”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王林在文章中回忆:“她开心地大笑,我却浑身打冷战。”
1954年,感觉到“呼天不灵,入地无门”的王林终于低头,写了一份《我的检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创作上无一件成功。抗战期间写的《腹地》又严遭打击和批评……所以我的情绪是‘自馁’‘自惭形秽’……我初步认识到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危险性,希望同志们帮助挖掘和监督改正。”
改稿30年
放弃抗争的王林开始修改《腹地》。没想到,这一改就改了30年。
王林努力揣摩和消化《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创作反映新时期新面貌的小说,并努力做着不喜欢的行政工作。“文革中他还写了话剧,左得要命,鬼子都鸠山似的,共产党都李玉和似的。我当时在军区话剧团,还拿给我看。”王端阳说。
除了这些,就是无休无止地修改《腹地》“一有想法就写个《腹地》修改提纲,前后我都没数,有好多次。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脑子完全混乱了。”
让王端阳感到痛心的是,王林越来越陷入自我怀疑。“改革开放之后,他也从没想过是不是可以把最初版的重新出,他就认为必须得修改。按照《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精神修改。”王端阳说。
此时,王端阳已经成为作家,他的弟弟王克平成为“星星美展”的发起人之一。王林对两个儿子叛逆的作品极为反感。“你们以后就是卖国!”老人有时这样说道。
偶尔,王林也会让子女帮自己誊抄《腹地》修改稿。“我从来不管。我说你改那个干什么?现在有谁看那样的小说?你知道那么多事,你写个回忆录多好!”王端阳说,“我父亲对我很失望。”
经过多年修改,《腹地》中的共产党员终于彻底高大起来,村里的老人也都有了“喜神似的”相貌,反面人物则变得猥琐不堪……
1985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修改后的《腹地》,定价2.15元。那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王林是谁。
此前一年,王林病逝。他至死也没能看到缠绕自己几十年、代表自己思想改造成果的新版《腹地》。
2007年,王端阳自费将49年版《腹地》再版。
“我本来一直认为我父亲就是个二三流作家。直到看到了1949年版的手稿才改变了想法,觉得越看越好。”王端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49版《腹地》中,王林手抄了郑板桥的诗句:“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