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发明水稻杂交“两系法”的是聂祖福

聂祖福先生是湖南省大通湖农场(今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人,1996年病逝。

聂祖福在1981年以前发明了“二系自然杂交水稻育种方法”(简称两系法)。从时间上说,他应该算两系杂交稻鼻祖,在水稻基因工程育种上的一座里程碑。聂祖福应用该方法制种,已培育出了多个两系杂交稻品种。此类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好、出米率高(在75%以上)等优势,稻子成熟时,剑叶还是青绿色,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的雄姿。而且,一次育种可连续相传若干代(10年以上)杂种优势不衰,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二系杂交稻育种优于三系杂交稻育种,可每年节约大量制种成本,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此“二系自然杂交水稻育种方法”可以授予国家一等发明奖,加上其已育成的品种,如果技术转让,其转让费可以数亿元计算。

可是,聂祖福先生没有这个福分。他发明二系自然杂交水稻育种方法,并没有得到政府应有的奖励待遇,有人说出现了聂冠袁代。

袁隆平、何顺武得到聂祖福的两系杂交稻种子及育种方法后,取得了一系列两系法成果,屡获大奖重奖,平步青云,名利双收。聂祖福曾不止一次说:“我们要是有育种基地,会让袁隆平摸风都摸不到。”聂祖福说此话,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事实。聂祖福还说:“袁隆平有了我的种子,又有了我的育种方法,他又将再度走红,大发横财,有名有利,我聂祖福可能会家破人亡,一无所有。”这也成为箴言。

1988年6月8日聂祖福应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何顺武帮聂推广两系杂交稻之约,将两系杂交稻种700粒及栽培方法寄给了何顺武(袁隆平助手)。同年9月,聂祖福还到该中心,在何顺武的陪同下,察看了何顺武等试种的聂氏两系杂交稻的生长情况。听聂祖福说:当时下了较大的秋雨,有些矮杆稻子被渍水淹没,我们的稻子杆稍高,没有被淹。聂祖福看后感到满意,认为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种聂氏两系杂交稻很成功,推广不成问题。可后来,1991年5月,聂祖福的朋友告诉他说:“老聂:你搞的那东西(两系杂交稻),袁隆平在海南岛种植后电视里已报道出来了,你看到没有?”聂祖福说:“我家里没电视机,没有看到。但我相信有此报道。”由于聂祖福自费搞科研(主要单位领导不仅不支持,反而百般打击),家里很穷,还欠了很多债务,家里连电视机也没有。

在1991年5月的时候,聂祖福申请的发明专利还没有批下来。聂祖福经常象热锅上的蚂蚁,着急得不得了。他的好朋友也在此期间也提醒他:“老聂:你要抓紧办,不然你的发明(两系法成果)就会被袁隆平夺走的”。所以,从1991年3月到94年1月,聂祖福先后上北京十一次(其中有五次是他的助手陪同的)到中国专利局催问发明专利申请,并与有关部门联系,为该发明专利寻用武之地。1991年11月,中国专利局《发明专利公报》第七卷第46号(总第295号)头条公开了聂祖福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90105465.8)。听聂祖福说:“本来1990年12月底,中国专利局就要提前公开的,由于张美娟(聂祖福的专利代理人)不同意当时就没有公开。”迟到的公布和善意的提供种子技术,使聂祖福与荣誉、金钱擦肩而过。此事对于国家、民族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可是对于科研成果的拥有人来说,则是天大不公。

1994年7月聂祖福病倒了,一时间成了哑巴。但他心理并不糊涂,他在家常常摆弄他的两系杂交稻种,他还想继续研究杂交稻种,可他身体已经不支了,有什么办法呢?1996年,贫病交加的聂祖福病逝。

聂祖福的妻子杨杏林也于2001年10月身患重病, 2002年含恨死去,终年54岁。临终前不久,她将聂祖福的两系法成果的资料(杨杏林的遗作),寄给了他们的助手,托付助手设法将聂氏发明发扬光大,因为聂氏发明有很大的潜力,聂祖福的构想是要达到亩产吨粮(1000公斤)。

聂祖福有两个女儿,虽然有象父母一样的好心人在关心她们,帮助她们,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聂祖福的两个女儿仍在苦海中挣扎,心中感到无边际的压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