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开设公共卫生专业的医学院是哈尔滨医学院
自1950年成立卫生防疫站后,中国首先在哈尔滨医学院(现哈尔滨医科大学)成立公共卫生专业,招收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开设营养卫生学课程(现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讲授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教材选用1952年A.B.Pemcaep氏著的营养卫生学翻译本。
随后相继在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医科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上海医科大学),武汉医学院(现同济医科大学)、四川医学院(现华西医科大学)、和山西医学院设置公共卫生专业,开设营养卫生学。这六所医学院为最早设置公共卫生专业的医学院,培养大学本科的预防医学师,工作领域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下属市、县的卫生站,医学院校、医学校的师资,以及有关的科学研究机构。
“文化大革命”后,由于各级卫生防疫站的恢复,及有关科研机构工作范畴的扩大和深入,急需预防医学人材,故卫生专业的设置遍及省、市级医学院校,并随着人材的需要程度而增删。同时,在中级医学校中也设置卫生专业,及各种专科的短训班和和培训班,使卫生专业人才有高等、中级和初级配套,以适应社会需要。
营养卫生学的教材,第一本是由刘志诚、于守洋等译自A.B.Pemcaep氏著的《营养卫生学》,相继各医学院校曾自编教材,如上海第一医学院营养卫生教研室于1959、1964年编的《营养卫生学》。
全国统编或联合编著的教材均由全国医学院校中设置的公共卫生专业院校参加,由营养卫生学教研室的老师负责编写。
1992年由北京医科大学组织了部分医学院校,如天津医学院、首都医学院、山西医学院,和上海医科大学参加编写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专所用教材基本上是大学教材的缩编,或用大学教材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