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癌症大调查始于1973年

中国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也称为中国肿瘤医院),建于1958年。

该院所诞生的时代,正值大跃进,公众对癌症尚无认知,在那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激情年代,肿瘤防治也喊出了“十年制服恶性肿瘤”的口号,甚至抬着“让高血压低头,肿瘤让路”的大标语上天安门游行。但彼时,中国连肿瘤医生和研究人员都十分有限,癌症防治进展十分缓慢,这一波热情消退后,有人向卫生部提出撤销肿瘤医院,建一些为晚期癌症病人“等死”的休养所。

该院第一任院长李冰向周恩来求助,在周的支持下,1969年,在天津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肿瘤会议,并成立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1973年初,周恩来和彭德怀、陈毅等开国将帅,先后被诊断患有癌症,在一次研究高干保健的会议上,周恩来让李冰介绍中国癌症的发病情况。李冰手头只有国外的调研数据,周恩来很不满意,认为不了解自己的国情,根本无从工作。之后,全国肿瘤预防办便开展了第一次对癌症的综合科学考察

科考人员来自遗传病学、肿瘤、土壤、植物、水源、地质等三四十个不同专业,刘伯齐是其中之一,刘伯齐1972年正式进入肿瘤研究所,从事流行病调查和防控工作,当年不到30岁。

他们第一个重点考察的地区是河南林县,走村串户,详细询问老百姓每天吃什么,喝什么,并采集周围的土壤和植被,带回实验室化验分析。

考察团沿着太行山,对周围晋、冀、豫三省18个县的5000万人口进行了癌症调查,渐渐注意到了饮食习惯对癌症的诱发作用。刘伯齐至今对豫西北一带农民糟糕的生存状况仍印象深刻。“那里到处是沙地,种不出多少粮食,老百姓真是苦啊!他们用树叶子、萝卜叶子腌制咸菜、酸菜,当年八九月开始腌,埋到地下,一直要吃到来年的五六月。”

他亲眼见过老百姓打开的腌菜罐子,里面汤汁粘稠,“含有大量微生物,有的还长了蛆虫,人们捞起来照吃不误。”

为了自我保护,考察人员每次出发前,都从招待所随身背一壶开水,尽量不在百姓家里吃饭,不喝生水。“夏天的时候,腌菜汁酸腐度很高,老百姓还用这个汁冲水喝,觉得挺好。江苏一些地区,老百姓常年以玉米为主食,但又没晒干,发霉了仍然吃,这里面就含有大量致癌的黄曲霉素。”

针对癌症的调查后来扩展到全国,当时要对8亿多人进行采样调查,几无可能。同济大学医学院卫生统计学教授周有尚为此提出了死因调查法——活人确诊肿瘤不易,因肿瘤而死亡的患者却一目了然,只需要调查死亡人口患病情况,就可以方便地获知数据。这个办法使得全国性调查得以展开。

第一次死因调查历时一年,这是中国史无前例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清楚描绘了中国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肺癌、肠癌、白血病、乳腺癌等多发病症的的死亡率水平及其地理分布,并显示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精神疾患、消化系统疾病等死亡率水平及其分布特征。

调查结果在1979年汇编出版,先后出了中、英文版的《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研究》专著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死亡地图集》,轰动国际学术界。其中英文版的精装报告,一度作为接待外宾时的国礼赠送。

这次大范围癌症调查,也让中国政府基本掌握了当时恶性肿瘤的流行规律、分布地区和人群特征,并在全国建立了癌症防治网络,包括各级肿瘤防办、各省市肿瘤专科医院及肿瘤防治研究所,在全国主要癌症的高发现场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防治研究。

那个时期,中国应对癌症策略的重点是防控,而非今天的晚期治疗。

全国十多个地区开始进行癌症发病及死亡的登记工作,以便于逐步建立全国性癌症死亡登记制度及更多地提供发病资料;在河南林县(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山西襄垣(今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江苏启东(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等癌症高发地区,先后建立了60多个癌症防治基地。

“我们认为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刘伯齐以食道癌和胃癌举例,这是典型的穷人病,只要不吃发发霉变质的食物,就能降低发病几率。我们改变民众的习惯,告诉他们粮食要晒干,不吃腌菜,后来就收到了效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