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敢批评官员的县志是明代陕西《武功县志》
中国最早打破对职官载录“有美无刺、隐恶扬善”成例的县志是明正德年间康海撰的《武功县志》。
武功县是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
这本书虽然由官方组织人员编撰,但“官师”择录人物时敢善恶并著,褒贬兼施,存留后世,任人评说,在封建社会难能可贵。
康海(1475年—1540年)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西安府武功县人(今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浒西庄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六月二十日,死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十二月十四日,享年66岁。
弘治十五年(1502)年高中状元的他,历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
康海在殿试对策中,仗义执言,力陈改善吏制,裁汰庸官,重用才智之士,兴利除弊。考上状元步入政界后,依然性情刚正,不阿权贵。即使对当时权倾一时、横行霸道的宦官刘谨,也同样看不起,耻于和这样的陕西乡党为伍。后来因被归为刘瑾馀党被予以卸职。
除此,他也是明朝知名文学家。康海平生著述甚多,主要有《武功县志》及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杂著《纳凉余兴》、《春游余录》等、尤以《武功县志》最为有名。
评者认为康海编纂的《武功县志》体例严谨,源出《汉书》,“乡国之史,莫良于此。”后世编纂地方志,多以康氏此志作为楷模。因为文学理念相近,加上同时尊崇复古文风,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王九思等号称“十才子”,又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亦即文学史上的明代“前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