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硫化铜冶炼遗址发现于皖南
自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皖南的铜陵(今安徽省铜陵市)、贵池(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繁昌(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南陵(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等地相继发现了一批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菱形铜锭,这对探索和研究中国硫化铜采冶历史和工艺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引起了海内外有关学术部门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其中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就是木鱼山冶炼遗址出土的冰铜锭,木鱼山位于铜陵县(今安徽省铜陵市)天门镇新民村,其冶炼遗址分布范围大约10万平方米。
1974年冬修水利时,当地农民在遗址取土时发现了100多公斤的铜锭。铜锭为菱形,大小不一,表面粗糙,呈铁锈色,从现存的几块来看,铜锭大约长50厘米,宽12厘米,厚0.6厘米,重1550克左右。1988年省市文物部门进行清理发掘,发现倒塌炼炉一座,并伴有陶片、红烧土碎块等冶炼遗物。经过对铜锭取样检测,结果表明这是硫化铜冶炼的遗物——冰铜锭。
木鱼山遗址发现冰铜锭,应该说是20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矿冶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对探索中国硫化铜矿采冶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文物科研部门通过对山西运城的东汉时期采矿物、内蒙赤峰地丘的林西县大井遗址和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的调查分析,这些地方在汉代或春秋时期曾多次冶炼过硫化铜矿石,但至今未找到硫化铜冶炼的遗物——冰铜锭,这就表明木鱼山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硫化铜冶炼遗址,从而也就使我国硫化铜矿采冶历史与世界上北欧、西亚一些国家的硫化铜矿历史时间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