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史载的“水军”和“水战”记录年代为公元前549年
春秋时,在吴国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水军(最后发展成海军的雏形)。从泰伯立国时候开始一直发展到第十九世孙寿梦时,吴国的水军战斗力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强大的地步。吴的都城是梅里,今江苏省无锡市梅村。而无锡地处长江下游,南依太湖,境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这对水军的训练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据《左传》、《国语》记载,楚、吴、越等国经常发生以水战为主的战争。因为、楚、吴、越等国地处河流湖泊众多的南方。吴国是“不能一日而废舟楫”的国家;越国更绝,称为“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辑为马”之国。独特的地理条件迫使各国用兵必然倚重舟兵水师,必然大力建造各式舟船战舰。
史载: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夏,楚子作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返。”这是中国史籍上有关“水军”与“水战”的最早记录。
根据历史记载,吴国的水军常常是直接归国君指挥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中国最早的水军诞生于无锡?在吴齐交战中,吴海军曾渡海远到山东作战。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战,也是由水军升级为海军的最有力证据!
春秋时期,拥有水军的国家有吴、楚、越、齐等国家。他们之间时常发生战争,战争发生的地方或说争夺的地域主要集中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山东、江苏、浙江一带。
公元前570年时,楚国使用水军攻陷芜湖之战。此战实际上只不过是春秋时代吴、楚水战的冰山一角。
吴、楚水战开始之初,楚凭借处于吴上游的有利地理位置多次顺流而下,攻打吴国。吴国处于劣势,直到在芜湖之战中,楚用水军攻陷了芜湖,控制了战略要地。之后,吴楚一再交锋,互有胜负。后来到了公元前504年,吴国大败楚国,抓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还俘获大量的财富珍宝,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在战胜了楚国之后,吴国再次遭遇强大的竞争对手——越!在公元前494年,吴、越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太湖水战。战争中,越王勾践则率领了三万军队抢先占领了太湖中最大的岛屿之一的夫椒山(今无锡马山),吴王夫差令大将伍子胥率领水军横跨太湖攻击越国。两军在湖中激战,由于伍子胥作战指挥有方,再加上吴的造船技术更加优秀,具备更强大的战斗能力,因此在太湖水战中取得上风,最后把越国水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而吴王夫差在打败越国之后,信心爆棚,得陇望蜀,想要进一步扩大地盘。他把目标转向了齐国。派遣水、陆两路吴军进攻山东半岛。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海战就这样爆发了。公元前485年,吴齐海战爆发!大夫徐承是此次远征的主帅。两国的舟师在黄海展开激烈的战斗,由于海上风浪过大,远道而来的吴军不甚适应最终还是被齐军击败。虽然 吴国水军最终失败,但这场远征的意义依然十分重大,他表明当时的航海和制造船舶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吴国在吴国历代君王和名臣(如伍子胥)等人不断努力下,组建出来的“混合舰队”,可称中国海军鼻祖而当之无愧!
当时的船只分类是:大中小三翼(战船)、其中大翼船长20米,宽达2.7米,突冒(撞击船)、桥船(为骑兵搭船用)、还有楼船是指挥舰船,分工已经初具规模。而不是像不少网友所说那样,只是以平底小船为主。
在数量上而言,吴越相争年代,越王勾践巡视琅琊(现在的山东附近),竟率领有300只舰船前往,虽是越军,亦可看出能与之匹敌甚至取得胜利的吴国水军的规模,是何等的时代壮观!
战斗方式:双方接敌之际,排成一定的队形。一进入弓箭射程,首先弓弩射击,然后是接舷冲撞,最后水兵在甲板上格斗夺船等等。这个已经算是冷兵器时代水面战斗的雏形和基本常见模式了。
战斗航程:在吴齐交战中,吴海军曾渡海远到山东作战这一个事实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