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知最早的人工栈道和人工隧道石门都在陕西汉中

该系列: 汉中石门隧道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中国已知的史上最早的人工栈道和人工隧道石门都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

褒斜道石门和摩崖石刻由褒斜道遗址、石门遗址和石门石刻组成,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褒水和斜水(今石头河)均发源于秦岭深处的太白县,前者南流入汉水,后者北流入渭水,两者河谷统称“褒斜谷”,长约250千米,自古即为沟通秦岭南北的要道。褒斜道于战国始筑栈道,是中国最早的人工栈道

(图:古老的褒斜栈道,摄于2007年)

褒斜道位于汉中市北50公里,是古代著名的跨越秦岭的通道,由关中穿越秦岭、巴山通往蜀地的咽喉要道,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

它贯穿秦岭山脉,道的南口是“褒谷”,北口称“斜谷”,在陕西省眉县(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穿褒斜谷而得名,统一名为“褒斜道”。

褒斜道从汉代褒中县(今陕西省汉中市与勉县交界处)褒口,由褒谷口经留坝县东北,越衙岭山,经三交城、赤崖,溯褒水河而上,出眉县西南的斜谷口至眉县。全长250公里。

褒斜道褒斜道自战国时就凿石架木,路路续续地修起了栈道,后来又经果历代增修加凿,道才畅通无碍。道的两端有石门,北端名为“大石门”,南端是“小石门”,现在的褒斜道石门是指小石门。

褒斜道开凿建成,沟通了秦岭南北的联系,加强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公元前206年,刘邦经褒斜道赴汉中就汉王位。

中国有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事说的是: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少数人修栈道,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道(即秦栈),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

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褒斜道。

褒斜道石门位于古褒斜道南端汉中褒谷口七盘岭下,坐落在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北17公里的褒河水库内。

开凿于东汉明帝水平年间,应当时京师洛阳蜀汉政令传递、疏通国家驿道褒斜道急需所开。

石门在褒斜谷两端。北端为大石门,在眉县;南羰为小石门,在今汉中市北约17千米处。小石门简称石门,大约于战国时期,为修褒斜栈道而凿,后经历代修凿,方告开通。石门洞长13.6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当时施工是采用古代的火烧水激法开山破石,是中国最早的人工隧道之一。

摩崖石刻在石门遂道的两壁和石门南褒河两崖上,有汉魏以来历代文人学士留诗题名百余方,通称为“石门石刻”。其中“汉魏十三品”、“李君表”、“石门颂”等最为著名。1969年石门修水库。因石刻在蓄水线下,汉中市将《石市十三品》完整地切割下,保存于汉中博物馆展出。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为著名的是“汉魏十三品”,其中又以东汉建和二年(148年)所刻的《石门颂》最为珍贵。石刻的额题为:“故司隶校尉楗(犍)为杨君颂,汉中太守王升立”,铭文赞颂了杨孟文开通褒斜道石门的事迹;《石门颂》是隶书石刻,书法古朴雄健,堪称汉代书法的珍品。 刻于石门东壁的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的《石门铭》,记载了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开石门故道的事迹,铭为楷书,王远书写,字体流畅飘逸,秀丽隽永。

石刻中最早的是创立于东汉永平六年(63年)的《鄐君开通褒斜道碑》,记述了汉中郡守鄐君及其部属开通褒斜道的情况,碑的字体界于篆隶之间,十分雄浑古朴。

同系列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