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华人牧师是广东人梁发
1789年,梁发圣在广州西南一乡村里的贫困农家。1804年他到广州谋生,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学习雕版印刷技术。1810年他开始为第一位来中国的英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参马礼逊条)刻印圣经中的《使徒行传》。此后几年中,他不顾清廷的禁令,置生死于度外,多次为马礼逊印圣经译本的各个部分,与马礼逊的关系日益密切。
1815年,他应马礼逊的要求,跟随英国传教士米怜远赴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成为米怜刻印中文基督教书籍资料的得力助手。开始时,他不理解福音工作的重要性,后来他发觉福音里有一种能力是他在传统宗教里找不到的,这种能力可把他从罪中拯救出来。在此期间,他认识了耶稣是救主。1816年应他的要求,米怜在马六甲为他施洗,使他成为中国第二位受洗的基督教新教徒。
米怜为了使梁发更好地献身于传福音的事业,增长属灵知识,从他受洗之日起,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他。具体措施有,每周专门抽时间进行读经,相互交通,并一起祈祷。米怜对他的培养,对基督教早期在中国的宣教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中国基督徒身份使他可更好地发挥传福音的作用。1819年后,他往来奔走于广州、澳门与南洋(即东南亚)之间,帮助马礼逊和米怜进行传福音活动。其间受到清政府的逮捕和多次通缉,有一次她被捕而逃脱,留下年轻的妻子逃到马六甲与米怜会合,在那里传福音。。1820年,他返乡时带领妻子接受基督,并为她施洗,日后他们虽时常别离,但婚姻一直很美满,是基督徒家庭的美好榜样。1822年米怜死后,梁发到广州协助马礼逊工作。
1824年,马礼逊在回国前,把他按立为中国第一位牧师,他也成为中国第一位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继承马礼逊在广州和南洋的传福音工作。1826年,马礼逊再度到中国,从此直到1834年他逝世,梁发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
梁发写了许多传福音小册子,而且广为散发,他是中国第一位写传福音小册子的人。其中,1832年发行的《劝世良言》尤为著名,被誉为“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所写的最完整的基督教教义”、“19世纪中国最著名的福音资料”,日后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册子共有10万字,载有60多篇文章,其中直接抄圣经经文的有26篇,先抄一段经文然后加以阐述的有35篇,其余为他的学道经历。梁发曾说:“我们或许不能在今世见到成果,但我们可以记载福音真道,广为传扬,以盼望后人接受福音,归向基督。”
1834年,他在科举考场外散发福音单张时被捕,其后被迫逃往新加坡。1845年,传教的禁令终于解除了,他从那时起大部分时间都在广州的两家教会医院向病人传福音。他一生从事宣教工作40年,其中大部分岁月是在不断迫害和死亡的威胁下度过的,因那时官府有禁令,传福音常会被判处死刑。他常常因传福音挨打,并被处以罚金。
何进善早年毕业于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的英华书院,1846年被按立为牧师,是继梁发之后的第二位中国牧师。1864年,他在广东佛山成立自立教会。1870年,由他组织,完全由中国基督徒捐款、捐工建造了中国第一座自立的教堂。他为人“端和俭朴,不议人之非,不矜己之能”,他为传福音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807年,蔡高与马礼逊相识,其后与他弟弟蔡三一起为马礼逊刻印中文《新约圣经》。他在刻印过程中,渐渐认识到耶稣的十字架功劳可拯救所有时代所有国家的人。1814年上半年,他向马礼逊表示希望受洗,并写了一篇表达其信仰基督的忏悔书给马礼逊。马礼逊认为他的信仰极为真诚,就于7月16日在澳门海滨小丘旁流下的泉水中为他施洗,使他成为中国第一位受洗的新教基督徒。马礼逊在日记里写道:“愿他是大丰收里初熟的果实,数百万人将随后而来并得救。”后来,他的哥哥蔡兴和他的弟弟蔡三也受洗归主。以后蔡家三兄弟参与了《新旧约圣经全书》的刻板、印刷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