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史上首场篮球决赛由奥运史上首位中国主裁判舒鸿宣布开球
1936年6月26日中午,10岁的舒昌荣紧紧抓着7岁的弟弟舒昌耀的手。此时,兄弟俩夹杂在上海码头拥挤而喧嚣的人群里,与所有人一样,向一艘名为“康德浮台号”的邮轮挥手告别。舒昌荣朝邮轮张望了好一阵子,却始终没有发现父亲舒鸿的身影。“康德浮台号”的目的地是德国柏林,1936年7月,第11届奥运会在这里举行。
1936年8月15日下午,正当舒昌荣陪母亲逛街时,突然,上海街头一阵躁动,到处都是小报童响亮的声音,“号外!号外!舒鸿为国争光!”
父亲为国争光了?舒昌荣觉得难以置信。他连忙买来一张报纸。报纸上的大标题格外显眼——《美加篮球决赛,我国舒鸿担任裁判》舒昌荣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父亲一直是代表团的篮球队助理教练,怎么又成了奥运会篮球决赛的裁判呢?
70年后,当年近八旬的舒昌荣老先生谈起父亲舒鸿的时候,老先生天真而自豪地说:“那天(1936年8月15日),中国体育界沸腾了,因为在奥运会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裁判。”
1936年8月16日下午,上海大街小巷率先沸腾的一幕:报童们高举报道体育消息为主的《时报》、《申报》的号外,不断奔走呼喊:“请看舒鸿当上第十一届奥运会篮球决赛裁判……”人们争相购报,一睹为快。消息很快传到国立浙江大学校园,全校师生奔走相告,欣喜若狂。翌日,全国各大报都用显著的版面、特大的字号,报道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美国对加拿大篮球决赛,由中国舒鸿出任主裁判的消息,还连篇累牍地详述在各国篮球主裁如林、我国奥运项目与奖牌无缘的背景下,舒鸿争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奥运篮球决赛主裁判资格,人们昵称舒鸿是“奥运金哨”第一人!
中国第一位奥运主裁舒鸿于1895年出生于东海之滨慈溪(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1925年获美国克拉克大学硕士学位,1934年至1952年任浙江大学体育部主任、浙江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浙江分会副主任、浙江省篮球协会主席等职。
抗战军兴,舒鸿随校西迁。1938年仲秋,师生刚到宜山不久,舒鸿在组织学院篮球联赛基础上,选拔优秀队员组建了学校篮球队,并任主教练。在敌机骚扰下,校篮球队训练不辍。于是校篮球队名扬四方,战绩辉煌。
当年校篮球队队员陈裕民问过舒师,在第十一届奥运会上你是如何当上国际篮球主裁判的?舒师说,当时中国在国际上没有地位,被欧美人看不起,篮球是奥运会主项,绝不会轻易让中国人当主裁判。我之所以能当上,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人家看不起我们,我却看得起自己。中国人并不比洋人差,虽然在运动项目上未获金牌,但在裁判上,我可以为国争光。有了这种信念,我凭留美专攻体育的学历及硕士学位,加上体育教授职称和国内重大国际比赛中担任过主裁判的经历,经国际裁判委员会批准,担任了奥运会篮球主裁判。通过预赛中多场执法,博得裁判委员会及教练员、运动员的赞赏与好评,最后荣当美国对加拿大的篮球决赛主裁判。尽管美、加篮球队水平相当高,比赛激烈,只要去掉一个怕字,公正执法,做到心到、眼明和哨快,最终得到大家的好评。
舒鸿载誉归来,受到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及师生的热烈欢迎。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仍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事体育教学及裁判工作。无论是全国性的重大赛事,还是中学间的比赛,他都继续公正执法。如1948年当过上海举行的旧第七届全国运动会篮球裁判长,也当过杭州市中学生篮球锦标赛的主裁判,他从不因小赛而拒聘或马虎敷衍。由于裁判工作出色,他深得同行和球迷的爱戴与尊敬。
在校内,舒鸿与同事感情甚笃,对学生和蔼可亲。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他坚决贯彻学校的有关规定,不仅每学期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到体育课缺课超时限或考试不及格者必须补考合格才准予毕业,而且在国内首先实行全体学生一律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制度。他多次陪同竺可桢校长踏勘澄江、湘江和湄江,为师生开辟天然游泳场,于是才有本文开头的一幕。特别在竺可桢校长批准舒鸿的请求后,他购地40余亩,精心规划,在湄江畔山背建起贵州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400米标准跑道运动场,并于1944年5月4日举行了抗战以来第一次规模空前的全校运动会,推动了学校以至贵州省的体育事业,也为抗战时期高等学校体育史添上浓重而多彩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