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东汉石碑是浙江余姚出土的《汉三老碑》

中国现存最早的东汉石碑是浙江余姚出土的《汉三老碑》。

清咸丰二年(1852年),在余姚(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客星山出土了一方汉代石碑,碑额已断缺,但碑文基本完好。此碑为《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又名《三老碑》,刻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52年左右)。

三老,是汉代地方官名。碑文记录了名通的一位汉代地方官“三老” 的祖孙三代名字(讳字)和祖、父辈逝世的日子(忌日)。三老碑高93厘米,宽42厘米,碑文完好者217字,字画浑厚遒劲,其书法由篆入隶,书体介于篆隶之间,浑厚遒古,一经出土,即为世所重,素有“东汉第一碑”、“浙东第一碑”等美誉。这块碑不但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于古代书法篆刻的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国保存最早的碑刻之一。

此碑在余姚出土后为余姚富绅周世熊所得。后来在战乱中,周氏家室毁于大火,此碑幸存。由于周氏家族的破落,几经周转,于1921年由一位叫陈渭亭的古董商人,从余姚以三百块银元购得三老碑,并辗转到上海。秋,日本商人欲以重金购取“汉三老碑”并出运国外。此事被旅沪的浙江名流姚文敷、沈石获知,并予披露。其时西泠印社社长吴昌硕、社友丁辅之等闻讯后,联合浙江同乡四处奔走,发起了一场募赎“汉三老碑”的活动。

西泠印社发布了募捐公启:浙江汉碑极少,自会稽刻石湮没后,一般碑刻仅见著录,只有极少的几个碑刻可见实貌,倘三老碑流失海外,实在是中国人的耻辱;同时,决定由吴昌硕、倪墨耕、何诗孙、陆廉夫、王一亭、商笙伯、高邕之、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石潜等各捐献书画印谱十件,古画三十件,举行义卖。不足一月,就召得有识之士65人,募集了八千元,从陈渭亭手中赎回了《三老碑》,从而避免了宝碑沦落他邦的悲剧。

隔年运至杭州后,如何保存成了问题,为了石碑的安全,大家又凑钱为石碑建石房,最后选址西泠印社观乐楼南,文泉西,连同社藏北魏、元至明墓志石刻等,并摹刻宋拓先秦石鼓十枚,一并入石室永久保存。吴昌硕社长还专门写了《汉三老石室记》,以志其事。三老石室匾额“汉三老石室”,楷书,冯煦1923年书。石室石墙上有楹联三副,中间一副为丁上左撰,黄葆戊1925年书。上联:竞传炎汉一片石、下联:永共明湖万斯年;外一联,1924年张钧衡集葩经。上联:我思古人有扁斯石、下联:其究安宅莫高匪山;北面一联,朱景彝1924题。上联:东汉文章留片石、下联:西泠翰墨著千秋。

《汉三老讳字忌日碑》距今已有2000多年,属国家一级文物。其结构独特的石室,在全国还未有第二个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