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发现的最早的农耕科普画册是南宋的《耕织图》

该系列: 南宋耕织图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在浙江省宁波市著名的私人图书楼天一阁,收藏有描绘古代农耕生活的画册《耕织图》,它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农耕科普画册。

《耕织图》的作者是宋代当地楼氏家族楼异的第二个儿子楼璹。

《耕织图》画面精致、内容细节考究、清晰,传播农桑的耕织技术,其价值不亚于当时的《齐民要术》。图绘以尽其状、诗赋以尽其情,又胜于早于《天工开物》。

从绘画史的角度去考察,《耕织图》是中国连环画史的重要一页,楼璹是连环画图术的创始人之一。

男耕女织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耕织图》系统而又具体地描绘了当时农耕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的农耕和蚕织生产的各个环节,反映了宋代农业技术发展概况,所以被誉为“我国最早完整地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

楼璹(1090—1162),字寿玉、国器,南宋绍兴年间宁波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
出身于仕宦家庭。受父荫初任职得赞赏,后迁邵州通判,广闽市舶使,湖北、湖南、淮漕转运使等职。

楼璹之侄楼钥《耕织图后序》称其:“农桑之务,曲尽情状,虽四方习俗间有不同,其大略不外于此。”《耕织图》之所以能如此深入细致又兼有艺术性,有赖于楼王寿对农业生产的长期观察体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他在任县令时,跑遍於潜县治周边的南门畈、横山畈、方元畈、祈祥畈、对石畈、竹亭畈、敖干畈等大畈,深入田头地角,出入农家,与当地有经验技术的农夫研讨种田、植桑、织帛等经验技术得失。同时也真正体会到劳动之辛苦,写出来的诗就有一种真情实感的味道了。

楼璹的“耙田”诗是这样写的:“雨笠胄宿雾,风蓑拥春寒,破块得甘湮,啮塍浸微澜。泥深四蹄重,日暮两股酸,谓彼牛后人,着鞭无作难。”两腿酸痛的农夫,不要说自己已无力扬鞭,既使有力,面对四蹄沉重的老牛,又怎能忍心抽打呢!对牛的同情如此,对农夫劳作之苦更是有亲身体验的。

楼璹继承了於潜县令体恤百姓,扶助农桑的好传统。
北宋熙宁7年的毛君宝县令在浮云岭(今潜川镇海龙村)捕蝗;
北宋元丰三年崔县令倡导开浚元丰塘;
到南宋绍兴年间的楼王寿县令沿续上述县令的好风格,制作耕织图劝课农桑;
一直到后来的绍熙年间县令邵文炳兴水利,在紫溪下游燕尾滩凿石为阔滩,以通舟楫,都在於潜县历史上传为美谈。

楼璹将《耕织图》呈献给宋高宗,深得高宗赞赏并获得吴皇后题词。皇上还专门召见他,并将其《耕织图》宣示后宫。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时朝野传诵,从而引发了“耕织图”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社会上接连不断地出现了许多《耕织图》,元明清广为描摹模仿,形成了中国绘画史、科技史、农业史、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成就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大瑰宝。

之后历经700多年流传到世界各地,日本、朝鲜等国有多种临摹本流行。据日本东海大学文学部渡部武统计,他所研究过的《耕织图》版本就有56种之多。

同系列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