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有关爆竹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放爆竹成了喜庆吉祥的象征。

中国的爆竹发明历史久远,《诗经》里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是说用松枝和竹子扎成火把,借燃烧发出来的“哔剥”之声来驱鬼避邪。

《诗经》是描述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的诗歌总集。

而中国最早在春节放爆竹的习俗记载于汉代文献。

到了火药发明(世界最早的火药记载见于唐代孙思邈著的《丹经内伏硫黄法》)后,人们才用纸裹火药制成爆仗,作为喜庆节日的点缀。据《东京梦华录》载,除夕之夜,“爆竹山呼,声闻于外”。人们用放爆竹送旧迎新,表达欢愉心情。

但也有传说,鞭炮是唐太宗时一个叫李田(或李畋(读音“田”)的人制造出来的。当时,连年天灾,瘟疫流行,李田在小竹筒里装硝,导引爆炸,以硝烟驱散山岚瘴气,减少疫病流行,后来得到推广,不断改进,继以土纸卷筒代竹,并以麻皮将爆竹编结成串,称为“编炮”。

2000多年来,爆竹生产不断发展进步,改用了硫磺、硝酸钾、木炭按一定比例配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