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唯一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在陕西勉县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为“忠武侯”。旧时武侯祠多如繁星,不胜枚举。现在,全中国尚存有规模较大的武侯祠9座。而陕西汉中勉县(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武侯祠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约50年,堪称“中华第一武侯祠”。
勉县武侯祠,也叫诸葛庙。在勉县城西4公里的川陕公路边上,与武侯墓隔汉江(古沔(读音“缅”)水)遥遥相峙,自成一体,各具特色。公元236年,即诸葛亮死后2年,蜀汉后主刘禅才下诏立祠。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武侯祠距武侯墓十余里,为明、清建筑,祠坐南向北,背临汉水,面对公路,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20米,呈长方形。四周有围墙,地基三十亩,共有七院五十四间房舍。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亭台楼阁,遍布祠中。 武侯祠坐南向北,占地约2公顷,西与古阳平关、诸葛读书台、莲花池相接,东与马超墓祠、刘备称王设坛处等古迹连成一片。
武侯祠古建筑群由北向南,楼台殿宇排列整齐,中轴线直穿五进,其中三院并联,形成18个院落。从北进入山门,依次为乐楼、东辕门、西辕门、牌楼、琴楼、钟楼、鼓楼、戟门。
祠前为牌坊,高10米,八角起翘,牌坊中宽6米,东西两侧各宽3米,四柱落地,上盖灰瓦,坊上一面金书大字“汉丞相诸葛武侯祠”,一面书“天下第一流”五个大字,游人至此,无不肃然起敬。
祠内遍悬匠、联,匾额有:“高山流水”’“醇儒气象”,“代仰清高”,“大汉一人”,“大器无方”,“天下奇才”,“其犹龙乎”,“山高水长”,“伯仲伊吕,”其中“忠贯云霄”为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御 赐”。对联有:“扶汉室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踔云霄。”冯玉祥将军1928年题:“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流嵌于大殿背后墙上;琴楼上有“石琴”一张,长115厘米,头宽24厘米,尾宽20厘米,上刻“章武元年”,叩之清亮,悦耳,传为“诸葛亮手挥之物”。在众多石碑中,竖有沈迥刻立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新庙碑铭并序”唐碑一通,系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最为珍贵。
大殿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碑石林立,上刻历代文人墨客及军政名流诗词歌赋。后檐柱悬挂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
大殿正中神龛上端坐诸葛亮塑像,极显慈祥睿智。他左手持六韬兵书,右手抚膝。琴童书童待立身旁,一持宝剑一捧印绶。龛下关兴、张苞护卫在侧。神龛上方蓝底金字匾额上“忠贯云霄” 4个楷体大字为清代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皇帝领琰御书于皇宫,“驿发”到勉县,由钦差工部待郎来勉县代表皇帝将匾悬挂于此的。大门两侧有联道:“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定军。”此联道出了诸葛亮临终时的旷古遗憾。
武侯祠自魏晋以来,历代名人留下墨迹甚多。唐朝李商隐、宋朝陆游、明代薛宣、清代王士祯等,都曾来此赋诗题字。目前保留下来的碑石有60多通,匾30多方,联20余幅。 在众多石碑中,首数唐贞观十一年(公元795年)沈迥刻立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新庙碑铭并序”一碑最为珍贵。
祠内有古柏18株,直径都在1米左右,高大,繁茂,郁郁葱葱,为词增色。鼓楼东院有“早莲”一株,高约l0米,直径约40厘米,为稀有的木本植物,春初开花,类似莲花,芳香数里,别开生面,人们把它理解为是诸葛亮淡泊廉洁;奇才大专,名闻于世的象征。